山西代县属于哪里-山西代县属于哪个方向

2024-04-07 12:28:13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山西代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滹沱河由向西南横贯全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总面积

山西代县属于哪里

1

山西代县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东临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阴。滹沱河由向西南横贯全境,南北长60公里,东西宽约40公里。总面积1721、5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万,辖6镇5乡377个行政村。 属于典型的温带**性季风气候,有五台山、雁门关景区、杨忠武祠等众多旅游景点。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历史5

2

代县历史

二、代县历史沿革

4、隋唐时期

(1) 河东道代州(雁门郡)雁门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之后,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二级制,改肆州为代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太子广讳,广武县改曰雁门县。” “隋炀帝大业(605—618年)初,又改代州为雁门郡”。

唐武德(618--626年)初年,复改雁门郡为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代州为雁门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雁门郡为代州。五代时期,今山西代县先后归后唐、后晋、后汉、北周所有,皆称代州雁门县。

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代州人茹汝升,组织乡民疏通峨河、峪河(峪口河)河道,引水灌溉,变害为利。百姓在峨口、峪口建祠祭祀之,称相公庙。后来,中解河的百姓仿效茹汝升修渠,灌溉土地。至今,峨口、峪口、中解口(新高乡)仍为代县三大自然灌溉渠,土地肥沃、人口密集。

(2) 雁门从屏障到出塞

隋朝初年,突厥开始南下,今大同一带不时遭到骚扰。大业十一年(615年)8月,隋炀帝到雁门一带巡视恒山山脉上的内长城,突厥始毕可汗率十万大军南下雁门,围攻隋军,隋炀帝被困于雁门郡城(也即雁门县城,今代县县城),差点当了突厥的俘虏。突厥得知勤王的援兵已到忻口,方才解围北去。突厥的“雁门之围”,宣告突厥与隋朝关系的破裂,雁门一带进入多事之秋。隋代和唐代中期以前,雁门郡的关隘以“西陉”“东陉”见于记载。

隋末,刘武周依附突厥,割据马邑,成为晋阳以北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李渊准备从晋阳起兵进占长安,雁门一带的刘武周是其后顾之忧,如果刘武周联合突厥从雁门南下晋阳,李渊就会腹背受敌。为了确保晋阳无虞,李渊只好向突厥示好。619年3月,刘武周联合突厥,南下占领了榆次、平遥等地,最终占领了晋阳,对刚刚立国的唐王朝形成威胁。李世民通过“柏壁(今运城市新绛县西南)之战”,收复了河东、晋阳,但雁门一带还在突厥的控制之下。唐初,突厥凭借雁门以北的马邑作为据点,不断南下骚扰。武德七年(624年)八月,突厥从雁门南下,进攻忻州、太原,长安城为此戒严。这和西汉初年的情形一样,都把雁门一线作为河东地区防御北方势力的最后一道屏障。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派名将镇守太原,突厥才不敢越过雁门南下。国力强盛后,大唐开始了“出塞行动”,北出雁门,远征突厥。629年,唐太宗派三路大军北伐突厥,其中从雁门之北马邑出发的一支三千精锐骑兵,一直追击到阴山一带,突厥的势力方才退出了塞北地区。

679年,突厥又南下骚扰,人数有几十万之众。唐高宗诏令裴行俭统率30多万人马讨伐突厥,大军北上雁门,军旗连绵上千里,史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唐军大获全胜。名将薛仁贵晚年担任代州(今代县)都督,镇守雁门,出塞北击突厥,在云州(今大同市)大败突厥。

755年11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丰州(治九原县,今五原县南)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镇治宁夏灵武县),命其率领朔方军东进,讨伐安禄山。安禄山起兵范阳时,也顾虑到朔方军对其后方的威胁,就任命别将高秀岩为大同军使,率兵连夜赶赴大同军(今朔州市东北马邑镇),以阻止朔方军东出;又命其部将安忠志率精兵屯于土门(今石家庄市鹿泉区西5里,海螺、抱犊两山之间),以防河东和朔方军进入河北。12月,正当安禄山进攻洛阳时,高秀岩在北边也展开攻势,进攻朔方的振武军(先在胜州州治榆林县,今托克托县;后迁至单于都护府,今和林格尔县)。郭子仪催军赴援振武军,击败来犯的高秀岩部,又乘胜追击,收复河东道云州(治云中县,今大同市区)的静边军(在今朔州市右玉县)。安禄山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率军来救,想夺回静边军。郭子仪命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高睿、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率部迎战,大败薛忠义军,坑杀叛军骑兵7000人,斩叛将周万顷。接着,郭子仪又在河曲大败高秀岩,进而围攻云州州治云中县。郭子仪又命别将公孙琼岩率骑兵2000,一举攻克军事要地马邑(今朔州市东北)。

马邑南通西陉关,北达今杀虎口,为南北要冲。唐军控制马邑,为大军南下提供了屏护。当时为防御叛军南下,雁门、太原等地皆闭关严防、设置路障,塞北的叛军还没有被完全剿灭,西陉关还不敢开关通行,唐军只好考虑取道东陉关。东陉关在今代县东北20余公里的胡峪山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东陉关在今代县东南7.5公里峪口村,是错误的),与西陉关遥遥相对,距离今雁门关道的直线距离约8公里。当时,南北往来大都走西陉关,东陉关不常使用,所以唐军需要开通此道。唐军开通东陉关,打通了由塞北南下唐王朝的战略重地河东的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东陉关开通后,李光弼、郭子仪率领部队先后通过东陉关南下太原,然后东出井陉关,在河北大败叛军,唐军声威大振。作为军事要塞,雁门关一带对战略全局的影响,以此时为最。

到了唐会昌二年(842年),雁门关的名称又见于记载。此年,回鹘南扰太原,朝廷诏命河东节度使刘沔统一指挥河东、幽州、河西党项兵马在太原集中。刘沔率大军先屯驻雁门关,然后北上云州,击败回鹘。史书中说到雁门关,而西陉关、东陉关的名称同时并存,说明最迟在会昌初年,西陉关、东陉关之外,还有一座以雁门关命名的关隘,这就是现在的雁门关。雁门关一名,从419年见于记载,经过400多年的演变,这时最终固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雁门一带是唐军的出征之地,在边塞诗繁荣的唐代,与雁门有关的唐诗自然很多。如王昌龄《塞上曲》:“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遥见胡地猎,鞲马宿严霜。”李颀《塞下曲》:“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刘长卿《从军六首·其四》:“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韦应物《杂曲歌辞·突厥三台》:“雁门山上雁初飞,马邑阑中马正肥。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 在唐代的边塞诗中,雁门关和西北的阳关、玉门关出现的频率最高。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代县 山西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