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角腹足蜗牛的壳_鳞角腹足蜗牛的特点

2024-04-15 10:55:43 百科达人 投稿:LE
最佳答案鳞角腹足蜗牛的头部长有两根光滑的、逐渐变细的触角。它们没有眼睛,也没有特化的交接器。它们的腹足呈红色,体积较大,无法完全缩回螺壳。此外,它们也不像其他蜗牛和蛞蝓一样具有上足腺,也没有上足触手。鳞角腹足蜗牛的壳主要为铁的硫化物,是有磁性的,这些金属主要来自

鳞角腹足蜗牛的特点

1

鳞角腹足蜗牛的头部长有两根光滑的、逐渐变细的触角。它们没有眼睛,也没有特化的交接器。它们的腹足呈红色,体积较大,无法完全缩回螺壳。此外,它们也不像其他蜗牛和蛞蝓一样具有上足腺,也没有上足触手。鳞角腹足蜗牛的壳主要为铁的硫化物,是有磁性的,这些金属主要来自地底喷泉,透过地底喷出的丰富矿产资源,造就了鳞角腹足蜗牛一身完善的钢甲装设备,他们坚硬的外壳可以防御天敌。角腹足蜗牛是深海底栖动物,仅分布于印度洋深海脊的热液喷口,范围约12~300km2。2015年chen等人在毛里求斯发现的3个位置,即活跃的黑烟区和海平面以下2400m至2800m深度处的扩散流位置,即Longqi, Kairei和Solitaire喷口区。

罕见!装有金属器官的动物被发现,看起来还很美味,就是不好吃

2

人类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用各种材料,包括坚硬的金属来制造工具,增强自己的能力,或保护自己。那么,有没有动物把金属融入自己的身体,获得超强的能力或保护自己呢?

你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匪夷所思。不过最近,科学家们真的发现一种软体动物,用铁武装了自己的牙齿,可以在岩石上刮取食物,予取予夺,活得莺歌燕舞,自在逍遥,种群强大。

这种动物就是史德勒石鳖(Cryptochiton stelleri),广泛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潮间带和潮下带,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鳖,身体呈椭圆扁平状,红褐色,可长到36厘米长,体重超过2公斤。由于没什么天敌,史徳勒石鳖可以活到40多岁,可谓福寿齐天,尤其对于这种底盘橙黄色,看起来像坨肉,被戏称为流动肉饼的动物,就更是难能可贵了。

史徳勒石鳖的主食是礁石上的藻类,但人家藻类也不是那么好欺负不是,很多时候会紧紧揪住岩石,不肯轻易就餐。石鳖就会用它锉刀状、可伸缩的齿舌去刮,问题是这样就很费牙,石鳖同学要活四十多岁,天天啃岩石,是怎么做到牙口倍儿好,身体倍儿棒的呢?

美国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副教授德克·乔斯特领导了一项研究,他们用高科技的同步加速器光源和透镜电子显微镜,对史徳勒石鳖的齿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它们的牙齿中,竟然含有一种叫做羟水磷铁石的罕见铁矿物,这种低密度却极为坚硬的铁矿石,以前只在地质标本中少量发现,还从未发现在生物身体中出现过。

怪不得史徳勒石鳖牙齿那么经磨,原来它们已经偷偷装备了如假包换的真正铁牙,让礁石上的藻类万般无赖,仰天长叹,既生藻,何生鳖也!然后俯首就餐,赴石鳖肚里怅然化渣。

研究人员已从史徳勒石鳖的齿舌中提取这种生物聚合物,制成了3D打印墨水,打印出了一种超硬、坚固、耐磨的材料,未来或许可以找到更好的应用,比如给人类装上这种牙齿会怎样?霍利菲尔德看到泰森张开嘴巴,只怕要吓得魂飞魄散,骨头散架,赶紧逃之夭夭,这可不是只咬下一只耳朵的事情了。

当然,史德勒石鳖并不是唯一装备金属矿物牙齿的动物,一种多毛纲吻沙蚕科的蠕虫——血虫(bloodworm),其钳口也是货真价实的金属矿物,一种有毒的氯铜矿。还有鼩鼱的牙齿里也有针铁矿,牙尖呈血红色,看起来就恐怖;还有河狸恒河竹鼠,牙齿里面也掺了铁,所以啃咬起来特别厉害。

而近几年才发现的大名鼎鼎的鳞角腹足蜗牛,则更是将金属装备发挥到了极致。不光它的外壳是由硫化铁构成,就连它的腹足,也裹着矿化铁的鳞甲,闪着真正的金属光泽。

当然,动物并不能用金属单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一是金属单质大都不太稳定,容易被氧化,在身体里很快就生锈了,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吗?第二就是自然条件下,金属大都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生物要把它们转化为单质,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生物体内不具备发生这种反应的条件。

最后我再回头说说史德勒石鳖,大家同属吃货,看到任何一个不知道的新物种,第一个免不了要问的就是,能吃吗?好不好吃?吃了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史德勒石鳖看起来肉乎乎的,非常美味,这方面的特性如何呢?

史德勒石鳖当然能吃,它曾是美洲原住民和阿拉斯加俄罗斯定居者的食物,但它确实难以下口,因为它的肉质极为坚韧且富有弹性,可能就和嚼牛筋差不多吧;最关键的是,石鳖肉具有强烈的刺鼻鱼腥味,通常还没到锅里,就已经扔垃圾桶里了。当然,也可能是说它难吃的人烹饪技术不过关,拿来烫火锅,什么不能吃啊?

至于说吃了有什么问题,由于史德勒石鳖并不在保护名单上,所以可能不存在什么法律上的问题,只存在肠胃和心理上的问题。

这项研究5月31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种蜗牛全身盔甲,还自带食品工厂

3
这种蜗牛背的不是“房子”,是“铁甲”。

在近3000米深处的海底,有一种蜗牛,浑身长满了“铁甲”,活像穿了防弹衣。这就是曾经入选十大令人震惊的海洋物种的鳞角腹足蜗牛(学名:Chrysomallon squamiferum)。这是一群大家伙,螺壳宽度一般在9.8-40毫米之间,最大的能达到45毫米。而我们平时见到的蜗牛,最大的壳长也不足15毫米。别看它个头大,就以为它们是捕食高手,其实它们大部分时候都不自己吃“饭”,而是靠肚子里的细菌提供能量。

鳞角腹足蜗牛(The Stocks)

自带食品工厂

鳞角腹足蜗牛生活在近3000米的印度洋海底深海热泉喷口,那里生物量极低,高压低氧,喷口里喷出来的物质含有毒性。在这样的环境里,觅食很不容易。再看鳞角腹足蜗牛,它们的齿舌已经高度退化,没有上下颌,也找不到唾液腺,只有一个小圆嘴巴,几乎不具有摄食能力,也难以进行滤食。幸好,在磷角腹足蜗牛生活的地方,有一些细菌,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利用硫化氢获取能量。

在磷角腹足蜗牛的体内,就有着这样的细菌。这些共生细菌主要分布在蜗牛的食管腺体中。而它们的食管腺体比其他蜗牛体内的腺体大1000倍。这么大的腺体,里面的共生菌可以为蜗牛提供足够的能量,使得它们无需进食,也可以维持生存和生长。同时,磷角腹足蜗牛为这些细菌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这种独特的供能方式,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鳞角腹足蜗牛柔软的身体(The Stocks)

全身戴盔甲

这些大个头的鳞角腹足蜗牛,不仅吃“饭”方式特别,长得也不简单。鳞角腹足蜗牛背上的螺壳含有不少铁元素,是一件柔软而坚韧的“铁布衫”。

这件铁布衫共有三层。最外面是一层由铁的硫化物组成,可以用来抵挡攻击。研究发现,这层外壳含有硫复铁矿,具有磁性,可以不断地吸引周围环境中的含铁物质,变得越来越厚实。也就是说,越老的蜗牛外壳越厚,可以算是“脸皮越来越厚”的典型;中间是柔韧的有机层,厚度约150微米,遇到攻击时可以缓解攻击的力道;最里面是钙化的文石层,厚度约250微米。我们常见的各种壳类的主要成分就是文石。

除了背上的铠甲,鳞角腹足蜗牛的腹足上还长着数以百计的鳞片。这些鳞片主要成分是一种硬蛋白。而我们已知的其他动物的鳞片,主要成分为钙质。这些一块连着一块,以覆瓦状排列的鳞片,像盾牌一样保护着鳞角腹足蜗牛的腹足。在人类已知的腹足类物种中,再也没有谁,像这样具有长在皮肤上的鳞片。如果有小动物想攻击这些鳞片,很可能就像撞到盾牌上一样被撞晕。

曾经有人试图用瑞士军刀划开鳞角腹足蜗牛的壳,结果没有成功。还有人对着它们的壳开枪,但**也无法进入。因此,说它们刀枪不入实在名副其实。鳞角腹足蜗牛壳这样的特点,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其中美**方希望通过仿生技术,研制出功能强大的军事用品。

背上的硬壳和腹部的鳞片(The Stocks)

同“牛”不同命

目前为止,研究员分别在西南印度洋底的Kairei热泉群、Solitaire热泉群及龙旗热泉**现了三种不同的磷角腹足蜗牛,这些蜗牛占地总面积不大,大约相当于两个美式足球场。其中Solitaire热泉群的蜗牛外壳颜色较浅,且不含铁。而Kairei热泉群的蜗牛外壳颜色较深,含有铁元素,具有磁性。

这三个热泉所含物质不同,因此,三种蜗牛的外壳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也很可能和它们身上的细菌有关。深色变种的蜗牛体内,具有浅色蜗牛所没有的细菌种类。而这些细菌可以帮助生成含铁硫化物。不过,研究人员也不能排除蜗牛靠自己生成含铁硫化物的可能。毕竟暂时还没有人在实验室里培养出这些细菌。

目前磷角腹足蜗牛生活的这三个地区,有两处位于深海采矿区域内,很可能会被采矿破坏,此处的蜗牛也很可能会被钻井掀起的泥沙掩埋。因此,磷角腹足蜗牛已经被列为濒危动物。我们只能希望这些蜗牛凭借雌雄同体的高效繁殖能力,快速产出后代,带领“族牛”躲过一劫。

不同颜色的蜗牛(The Stocks)

特殊转录因子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蜗牛特殊的生存方式,从中找到人类可以模仿学习的地方,港科大的研究人员联合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厅,从海底采集了20只磷角腹足蜗牛,分析了它们的基因。而研究结果显示,这些蜗牛体内并没有特殊基因,它们所有的基因都可以在鱿鱼和珍珠牡蛎等其他软体动物身上找到。

不过,研究员确认了25种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有助于蜗牛鳞片和壳形成,在其他软体动物身上,这些转录因子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促进其他软体动物身体独特的坚硬部分形成,比如腹足动物的鳃盖或者多毛目环节动物尖端的刚毛。看来,想知道磷角腹足蜗牛生成铁布衫的秘密,用来满足人类防身或工程需要,还要等一段时间。

参考文献:

1. Jin Sun, Chong Chen.The Scaly-foot Snail genome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origins of biomineralised armour.Nature Communications.08 April 202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5522-3

2. 港科大带头全基因组测序:脚上有鳞的“牛”,2020/04/30.https://new.qq.com/omn/20200430/20200430A091RL00.html?pc

3. Scaly-foot snail first species endangered by deep-sea mining.23 JULY 2019.https://www.mining-technology.com/news/scaly-foot-snail-deep-sea-mining/

4. Chong Chen.The heart of a dragon: 3D 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scaly-foot gastropod’ (Mollusca: Gastropoda: Neomphalina) reveals its extraordinary circulatory system.18 June 2015.https://frontiersinzo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3-015-0105-1

作者:九一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蜗牛 特点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