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角线的含义是什么(对角线是什么意思)

2024-04-01 10:21:23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对角线:是几何学名词,定义为连接多边形任意两个不相邻顶点的线段,或者连接多面体任意两个不在同一面上的顶点的线段。另外在代数学中,n阶行列式,从左上至右下的数归为主对角线,从左下至右上的数归为副对角线。 北京的中轴线到底是什么?丨京华物语2对于大众而言,北京的

对角线是什么意思

1

对角线:是几何学名词,定义为连接多边形任意两个不相邻顶点的线段,或者连接多面体任意两个不在同一面上的顶点的线段。另外在代数学中,n阶行列式,从左上至右下的数归为主对角线,从左下至右上的数归为副对角线。

北京的中轴线到底是什么?丨京华物语

2

对于大众而言,北京的中轴线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进,最后形成了这条贯通北京全城的中轴线?作为统领北京老城的脊梁,它又将如何被保护和管理,如何与北京老城的整体保护相结合……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北京历史地理研究专家朱祖希在《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一书中给出了他的阐述。

以下内容节选自《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朱祖希 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中轴线”

1959年夏,我国的考古学家们对传说中的夏人活动地区—“夏墟”,即今河南西部的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通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发掘,在这里发现了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的宫城,四周有墙(宽2米,残高0.10~0.75米),墙外有环城大路,宽10~20米。宫城内发现两组排列有序的宫殿建筑,并且是以单体建筑沿着与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有主有从地组合为对称布局的建筑群。这座始建于3600多年以前的宫城方正、规整。它和它周围的其他大型建筑一起构成了整个都邑的核心。虽然其面积仅是故宫的1/7左右,却是中国最早的沿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是我国最早的“紫禁城”,也是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在古代中国,‘国’是‘城’,或者‘邦’的意思。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和周围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就是‘中央之城’或者‘中央之邦’的意思。”洛阳盆地是最早的“中国”区域,二里头则是这个区域内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也就是最早的“中国”。(《*》2011年12月12日《3600年前大型宫室建筑现身》)而“沿着与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并由此往外延伸的大道,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都城中轴线”。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区鸟瞰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商代都城曾几经变迁,其最后的二百七十三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一带。其宫室虽说是陆续兴建的,但都是以单体建筑沿着与子午线大体一致的纵轴线,有主有从地组合成较大的建筑群。换而言之,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宫殿建筑常用前殿、后寝,并沿轴线纵深对称布局的方法规划建造。这在奴隶社会的商朝后期就已在后宫的建设中略具雏形了。

据李燮平《“五门三朝”与明代宫殿规划的若干问题》所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了周王城的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现存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址如晋侯马、燕下都、赵邯郸王城等,都已有了在中轴线上筑以宫室为主体的建筑群,两侧再布以整齐规则的街道,与《周礼·考工记》所载的“王城制度”大体相符。周宫室外部有为防御和揭示政令的“阙”,且设有“五门”(皋门、应门、路门、库门、雉门)和处理政务的“三朝”(外朝、治朝、燕朝),即所谓的“五门三朝”,且为后世所沿用。其中,阙在汉唐间依然使用,后来逐步演变、附会为明清的午门。

西汉长安城是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也是自商周以来最大的城市。城的东、西、南、北各有三座城门,每门开三个门洞,各宽八米,与《周礼·考工记》所载的以车轨为标准修筑的道路宽度基本相符。其中贯通南北的大街宽五十米,长五千五百米,其间还有宽二十米的驰道,专门供皇帝出巡使用。大街的两侧则筑有排水沟,沟外又有各宽十三米的街道。

西汉长安城示意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隋唐长安城总结了汉末邺城、北魏洛阳城规划建设的经验,将太极宫(皇帝听政、居住之所)置于全城的北端并以承天门与全城的正南门明德门间所形成的宽一百五十米的中央大道(朱雀大街)作为统领全城的“中轴线”。然后,再以纵横交错的棋盘或道路,将全城划分成一百零八个里坊。宫城置于全城最北的中部,其南是皇城。其中心部分的建筑布局,则依据左右对称的原则,并附会《周礼》所载的“三朝制度”,即以宫城的正南门承天门为大朝,太极殿、两仪殿为日朝、常朝,沿轴线建门、殿数十座。宫殿建于龙首原高地,居高临下,势如建瓴,使皇宫更显出皇权至上的威严,也使整座长安城的建筑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既增加了长安城的立体感,也充分显示出了它的政治主题。

唐长安城示意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都城东京(开封)城的平面布局、城市风貌等既有继承,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即从大内正门—宣德门,出朱雀门,直奔外城的正南薰门,这条宽三百米的御街,即是统领全城的“中轴线”。特别是由皇城、内城、外城形成的层层拱卫的格局,为后世所效仿。

北宋东京城示意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12世纪初,金在占领了辽的陪都—南京(燕京)城之后,又在天德五年(1153)正式迁都至南京,并扩其东、南、西三面,改称中都城。北京成为一代王朝的首都由是开始。整个中都城的规划建设完全是以北宋汴梁(开封)的制度,将南京城改、扩建而成的。城中有一条南起外郭城的正南门丰宜门,北上过龙津桥,进皇城南门宣阳门、千步廊,进宫城南门应天门、大安门、大安殿、仁政殿,出拱辰门,直达北端的通玄门。从金中都城的复原图上可以看出其整体布局,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并不对称,但仍遵循“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原则并为后世所继承。

元大都城中轴线的确定

蒙古至元元年(1264),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称“汗”,即元世祖。元初,都城在开平(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附近)。但是,随着政治重心的南移,原燕京的地位日趋上升。特别是他胸怀灭亡南宋、统一中国的雄才大略,将其都城南移的愿望也日益强烈。蒙古至元三年(1266),忽必烈派刘秉忠来燕京相地,后决定放弃燕京旧城,而在其东北郊以原金代的离宫—大宁宫(琼华岛)为中心兴建新都,即元大都。

我们从中国历代都城演进轨迹的研究中得知,元大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继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宋东京(开封)之后,又一座在平原地营建的都城。它们都传承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的理念和手法,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突出都城的主要建筑群—王城和宫殿。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绘制的《大都平面复原图》上可以看出,元大都城南北半城各有一条“轴线”:南半城的中轴线南起丽正门,中经棂星门、崇天门、宫城(包括大明殿、延春阁)、厚载门、万宁桥,抵中心阁,长3.9千米,可称其为“大都城规划建设中轴线”;北半城轴线南起齐政楼(鼓楼),北至钟楼,可称其为“大都城几何中分线”。

那么,这元大都城的中轴线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

“世皇(忽必烈)建都之时,问于刘太保秉忠,定大内方向。秉忠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一树为向以对。上制可,遂封为独树将军,赐以金牌。”(《日下旧闻考》卷三十八)这是记载在熊梦祥的《析津志》中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元世祖问刘秉忠定大内的方向时,刘秉忠以丽正门外第三桥南面的大树为基点,向北延伸作为大内(即宫殿)的轴线,并得到了元世祖的认可。

这“第三桥”原是金中都城北护城河(其上游即金口河)向东名为“闸河”上的第三座闸桥,其位置相当于今人民大会堂迤西新帘子胡同附近。“第三桥以南一树”大约在今天安门广场正中偏南的位置。

原来古人立“社”,象征着土地的权属,即社主。也因于此,凡是城市乃至村镇,都建有社坊或社庙祭祀“社主”。而早期的“社主”就是一棵大树。以树定位,也含有建造新都,立社安邦的意义。

侯仁之先生则认为,“大都城规划的起点,严格地讲,就是海子桥(即万宁桥),也就是现在的后门桥。因为海子桥的选址决定了全城的中轴线,是紧贴着湖泊的东岸定下来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认为,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已发表的《大都平面复原图》,用作图法进行分析:如果就大都城的四角画对角线求其几何中心,则可发现它正位于鼓楼处(元称齐政楼)。在鼓楼正北方,于光熙门至崇仁门之间的中分点位置建有钟楼。将钟、鼓楼连以南北大街,并向北延伸至北墙,形成全城的几何中分线。从图上还可以看到宫城的中轴线并不在这条几何中分线上,而是向东移了一百二十九米。宫城中轴线自宫城正门崇天门向北延伸,穿过主殿大明殿、延春阁,直抵北门厚载门。这条宫城的中轴线向南延伸穿过皇城棂星门和南墙上正门丽正门,向北延伸到正北方的万宁寺中心阁,形成了大都城南半城的规划中轴线。

大都平面复原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就上图分析,城市的规划轴线偏在城市几何中分线之东一百二十九米处,是由地形条件造成的。大都的西城墙,因要包纳海子于城内,只能在这个位置上。在大都的东墙之东,当时尚有若干大小水泡子(池沼),东墙也难再向东移。但这条几何中分线西面距太液地(北海、中海)太近,只有二百三十米左右,若即以其为宫城中轴线,则宫城之宽要比现在窄三分之一左右,过于逼窄,遂不能不向东移一百二十九米,约合四十一丈。为了在城市规划中同时标明几何中分线和规划建设中轴线,遂在几何中分线处建钟鼓楼,而在规划中轴线的北端遥对宫城各主要门殿建中心阁。这种在城市南半部强调规划中轴线,同时又在城市北半部强调几何中分线的处理方法,说明在规划大都时很仔细地考虑了规划中轴线不得不东移的情况并给以巧妙的处理,对二者同时加以强调而不偏废。

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苹芳等人曾以考古勘探手段鉴定元大都中轴线的位置。他们从旧鼓楼大街向南,越什刹海、地安门西恭俭胡同一带到景山西门至陟山门大街一线上,按东西方向由北向南排探过六条探坑,均未发现元代路基土。然后,他们往东在今地安门大街上钻探。结果,在景山北墙外探出东西宽约二十八米的大街路基一段,在景山寿皇殿前探出大型建筑物基址;又在景山北麓下探出元代路基,证实从鼓楼到景山的大街就是元大都南北中轴线大街,与今天的地安门南北大街是重合的,寿皇殿前的基址正是元宫城北厚载门的基址。这就完全证实了元大都城南半城规划建设中轴线的走向,元大内就是建在这条中轴线上。同时,也证明了明宫紫禁城又建在了元大内的旧址之上(单士元:《我在故宫七十年》)。

源自东北“白山黑水”的满族

全盘地继承了明北京城

明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夺取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明永乐元年(1403)即升北平为“北京”,并封陈珪为泰宁侯,使执掌北平都司,即“北平八府驻军”的最高统帅。明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朱棣召集百官议建北京宫殿,并命陈珪“督军民匠造砖瓦”,以备营建,更命工部“征诸色匠、诸卫选军士、各布政司征民丁,以期明年五月听征”,从而揭开了建设北京城的序幕。明成祖特令陈珪“掌北京缮工事”、铸绘印信、专立衙门,其“制如都督府,下设经历、都事诸员”,实即今工程总指挥。

明中都遗址鸟瞰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据《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永乐初建北京都城宫殿时,很大程度上是以南京宫殿为蓝本的,而且“ꢀ高敞过之”。但实际上,却是以安徽凤阳中都皇宫的规模、体制为蓝本营建的。

我们可以从宫殿的布局上来看。明中都宫殿在万岁山之南,北京紫禁城之后(北)亦筑有土山,且亦名万岁山(清改称景山);中都皇宫左右有日精山、月华山,但均为小山,北京紫禁城的左右虽无小山,却在宫中置以日精门、月华门。而北京紫禁城从午门到外朝的三大殿这一坐朝之地,与中都皇城更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是,明北京城的规划建设不管是以明南京城为蓝本也好,抑或是以明中都城为蓝本也罢,都仍是以原元大都城的规划建设中轴线为基准进行的。元大都故宫虽被拆除了,但萧洵的《故宫遗录》将其记录了下来。明朝对大都城的改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元朝宫城的旧基上稍向南移,建成新的宫城。这就是现在故宫博物院的所在地。紫禁城南面正中的午门和北面正中的玄武门(清改神武门),以及城内最主要的宫殿建筑,即象征最高统治中心的前朝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后又改称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清改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宫三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一律居中建造在全城的中轴线上。其他次要建筑,则都严格遵守对称排列的原则,配置在中轴线的左右两边。

第二,由于紫禁城的南移,旧日皇城及大城的南墙也都逐次南移,从而也决定了承天门(清天安门)和正阳门在中轴线上的位置。

第三,利用午门以外紫禁城和皇城之间新开拓的空间,仿照明初南京城的规制,在中轴线的左右两旁,分别建了太庙和社稷坛,仍保持着“左祖右社”的古制。这样,不仅使原来大都城孤立在东西两城的这两大建筑群,取得了与紫禁城的直接联系,而且还大大地突出了中心大路的分量,增加了承天门(天安门)到午门之间的深度。与此同时,又在社稷坛以西开凿了南海,扩大了皇城中的水面,增添了宫殿的灵秀之气。

第四,利用承天门(天安门)和大明门(在正阳门内,清改大清门)之间的扩建部分,遵照唐宋以来的传统,把直接为封建帝王集权统治服务的中央官署,沿着宫廷前方的中轴线,对称排列在东西两边。这一布局既彻底改变了大都城内元代中央官署的分散状况,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大路的纵深感。至于大明门和正阳门之间的这一段距离,则保留下来作为东、西两城东西往来的通道,即棋盘街。

第五,在相当于元代中心阁的位置上,分别建筑了鼓楼、钟楼,南北相望,作为中轴线新的“端点”。另外,又在正阳门外以南,东西两方在相对称的位置上建造了天坛(东)和山川坛(西,最初也叫地坛,后来又改称先农坛)。及至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加筑外城之后,全城的中轴线便更向南延伸,经过天坛和山川坛之间,直到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门。这样,全城明显可见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7.8千米。

第六,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在紫禁城北面,利用宫城南移后的空间,又沿着全城的中轴线,在距离大城南北两墙的中心点上堆筑了万岁山(清改称景山)—一个人为的制高点。这样,万岁山又代替了中心阁在元朝大都城内的位置,从而标志了改建以后北京城的中心。登临万岁山之上,足以俯瞰北京全城。它在全部的宫城建筑上,虽没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却具有突出的象征意义。它企图在一种类似几何图案所具有的严正而又均衡的平面布局上,凭借一个巍然矗立的立体造型来显示出:这里正是封建帝王统治的中心。这种从三维空间来部署城市规划布局效果的,应该还是一个创造。

北京城变迁图(《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营城——巨匠神工》插图)

源自东北“白山黑水”的满族在入主中原定鼎北京之后,便全盘地继承了明北京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的王朝,清政府对北京城的经营,既体现了清朝帝王对“中华一统”、儒家礼制理念的全盘继承,又展示了时代的变迁。首先将大朝的三大殿改称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清顺治十二年(1655)又将明朝的万岁山改称景山,其前有绮望楼三楹,供奉孔子牌位。

清乾隆十四年(1749)在景山北麓建寿皇殿,殿仿太庙形制,是供奉清皇室祖先影像之地。殿九间,上覆黄琉璃瓦,有左右配殿、神库、神厨、井亭,殿前有宝坊、石狮等。清乾隆十五年(1750),在景山峰顶上建五亭,内供铜佛像,中峰上的名万春亭,三重檐,上覆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亭东西两峰有重檐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的亭各一座:东亭名观妙,西亭名辑芳。两亭外侧两岸又建有两座重檐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小亭:东面的名周赏,西面的名富览。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万春亭中的毗卢遮那佛像被毁,其余四尊佛像被劫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清政府曾将贯通北京城南北的这条中轴线确定为天文、地理意义上的“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线,并以此为准绘制《皇舆全览图》。这实际上是从天文和地理意义上重申古代中国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理念,它比清光绪十年(1884)国际经度会议确定的,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要早175年。

文/朱祖希

摘编/何也

编辑/青青子

导语校对/王心

设计师必看!超全面的图标基础知识

3

编辑导语:图标是界面视觉组成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了解这些图标的基础知识,也是入门设计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作者总结了一些产品的图标,对图标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与各种各样的界面打交道。作为设计师,图标是界面视觉组成的关键元素之一。了解图标相关的知识,以及正确规范的绘制方法,是入门设计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将对图标进行系统的介绍,希望我的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一、什么是图标1. 概念

图标,是一种图形化的标识,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主要指具有指代意义的图形符号,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一个图标是一个小的图片或对象,代表一个文件、程序、网页或命令。

图标有助于用户快速执行命令和打开程序文件,单击或双击图标以执行一个命令。图标也用于在浏览器中快速展现内容,所有使用相同扩展名的文件具有相同的图标。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图标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在这里图标成了具有明确指代含义的计算机图形,桌面图标是软件标识,界面中的图标是功能标识,在计算机软件中,它是程序标识、数据标识、命令选择、模式信号或切换开关、状态指示。

图标在计算机可视操作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代表一个文档、一段程序、一张网页或是一段命令。我们还可以通过图标执行一段命令或打开某种类型的文档,你所要做的只是在图标上单击或双击一下。

图标是具有指代意义的具有标识性质的图形,它不仅是一种图形,更是一种标识,它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

2. 范围

图标应用范围很广,软硬件网页社交场所公共场合无所不在。例如:商城里的导视系统、男女厕所标志和各种交通标志等。狭义主要指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方面,包括:程序标识、数据标识、命令选择、模式信号或切换开关、状态指示等。

二、图标的发展史1. 起源

图标不仅历史久远,从上古时代的图腾,到20、21世纪具有更多含义和功能的各种图标,而且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它无所不在。1973年,在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发明出来。该电脑首次使用了桌面比拟(Desktop metaphor)和鼠标驱动的图形用户界面(GUI)技术,诞生了最早的拥有图形化界面的电脑,著名的「 Xerox Alto」。

但是当时电脑性能不足,董事会也不看好,并未推出商品化,所以这款概念机并没有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它的后续机型施乐之星在1981年问世,并且成为了计算机史上的里程碑。

1979年乔布斯参观了施乐的PARC研究所看到施乐原型机 Xerox Alto,乔布斯决定开发图形用户界面的新电脑。1983年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Lisa,首次采用GUI的商品化电脑。1985年微软公司也应用GUI推出了Windows 1.0。

2. 历程

80年代,本身是想把图标做的的具象,却因为当时电脑性能不足无法做到,所以设计师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进行创作,对好的标准是越具象越好。

微软和苹果相继推出了新的系统界面,随着1995年计算机显卡在分辨率和色域上的提高,设计师或艺术家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随之出现了更多颜色的运用以及更多透视效果的可能性。刚开始只能设计单色的简单的图标,到后来可以执行各种创意,实现各种效果,一直到现在。

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以及iOS系统,主题图标和当时的 mac OS 系统一致,玻璃质感及拟物化的风格显著,它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手机”的定义。这款 iPhone 的主题图标风格,一直稳定到了 iOS7 的发布,才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

2013年的WWDC大会中,苹果公司发布的iOS7系统,系统界面开始向扁平化风格转变。这场大会也使拟物风格逐渐走向下坡路,直到扁平风格的全面普及,拟物风格就没有再被广泛应用。

2020年WWDC20苹果发布mac OS Big Sur,这次的更新把图标采用了“新拟物”。“新拟物”的前身就是拟物图标,这是最早被Apple提出的设计概念,就是在界面中模仿现实物体纹理材质,在特定光照下的效果设计;目的是让人们在使用界面时习惯性地联想到现实物体的使用方式。而“新拟物”是将真实光线用于虚拟对象。

三、产品应用图标

产品应用图标,也叫启动图标,是品牌和产品的核心元素。图标以简单、大胆、友好的方式传达产品的核心理念和意图。因为产品应用图标的设计师不同,设计无法得到统一,所以苹果官方在ios系统中统一了圆角矩形的大小,在有限的区域内进行设计。而安卓就没有那么规范,处于百家齐放的现象。

1. 中文文字图标

常见中文图标又分为单字、多字和字加图形的几种类型。提取产品名称中最具代表性的独立文字,进行字体设计,通过对笔画及整体骨架进行设计调整,以达到符合产品特性和视觉差异化的目的。作为国人对汉字的敏感度,这样的设计形式大大降低了用户对品牌的认知成本。

2. 英文字母图标

英文字母图标通常是提取产品名称首字母进行设计,由于英文字母本身造型简洁,结合产品特点进行创意加工,很容易达到美感和识别性兼备。

3. 数字图标

数字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利用数字进行设计能给人亲和力。由于数字的识别性很强,易于品牌传播与用户记忆。

4. 特殊符号图标

特殊符号图标在应用图标的设计案例中相对较少,由于符号本身的含义会对产品属性有一定限制,所以针对性比较强。

5. 几何图形图标

几何图形的运用设计给人简约、现代、个性、富有空间感等视觉感觉,从单个具象图形到复杂的空间感营造,几何图形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

6. 动物/单双行剪影图标

动物剪影通常是提取动物整体形象或者局部特征部位作为设计元素,这类应用图标背景为单色或者渐变色,少量的会辅助一些图形作为背景元素,动物采用单色填充,以白色填充居多。

单双形是指应用图标只展示单个或两个的剪影图形,生活中可以作为剪影设计的元素很多。如食物、工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娱乐道具等等。可以独立形成剪影图形,也可以根据产品特点进行创意加工,最终形成应用图标独有的造型图案。

7. 图形重复图标

将相同的图形进行有序的排列,排列形式有梯度变化、等大均排、规律性重复、配色差异、大小错落等。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给单调的图形增加层次感和构图饱满,有一定梯度变化和规律性重复的图形组合可以传递一定的韵律感和动感。

8. 正负形图标

正负形的设计在LOGO图形设计中是比较常见的表现手法,运用在图标设计中,以正形为底突出负形特征,以负形表达产品属性。利用正负形进行设计,图形设计感较强,正形与负形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产品特征与服务。

9. 线形图标

线性图标风格给人简洁轻快的感觉,线性设计的方式分闭合式和开放式,可以是一条连续的线条或者几条线段组成。在有色背景上面线条通常反白处理,背景设计可以是单色、渐变色、其他辅助图形设计等。

10. 白色渐变图标

白色渐变图标是利用白色渐变填充,不透明度 100%到X%之间设置完成。白色渐变图形具有空间感、质感,视觉效果较好,被广泛运用在应用图标设计中。

11. 彩色渐变图形

彩色渐变图标是利用多种颜色进行渐变,比起白色渐变图形,彩色渐变图形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多种颜色进行渐变衔接的时候要注意色相的对比,营造空间感。

12. 动物局部图标

利用动物局部进行图形设计,可以让元素特征更加明显。比起展示整个动物形象,局部特征展示视觉表现力更强。

13. 人体局部图形

利用人体局部作为图形设计元素,比较常用的有眼、嘴巴、手掌、头部等。利用人体的元素进行设计,用户对图形的敏感度更强,易于传播和记忆。

14. 卡通形象图标

卡通形象与动物形象容易混淆,因为很多卡通形象都是基于动物设计演变而来。这里单独提取出来是为了归类一些单纯以动物外形为设计元素的表现手法。卡通形象设计在应用图标的设计中是非常常见的,很容易对用户形成记忆。

15. 拟人化图形图标

通过对接近圆形或者构图饱满的图形添加眼睛等元素,可以使整个图形拟人化。给原本冰冷的图形赋予其生命,拥有一定的情感表达,让产品更加亲民,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和记忆。

16. 从功能服务提炼图形

为了更加清晰的传递产品的某项功能与服务,根据产品的功能服务提取元素进行图形设计也是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计算器、日历、导航等直接提取相关联的图形元素进行设计,一目了然地传递出产品信息。也可以从产品服务内容入手进行提炼,如教育类产品,提取学士帽为元素进行设计。

17. 渐变色背景图标

渐变色背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设计师青睐,相对于单色的背景视觉表现力更加丰富,整体色彩给人通透的感觉。渐变色可以是双色渐变,也可以是多色渐变,根据产品的气质灵活地运用。

18. 文艺风格图标

文艺风格图标设计配色清新、复古、简约,适合带有文艺风格类的产品。设计方向为简约的图形组合或者文艺风格的字体设计为主,图标整体留白较多,配色简约,白色背景居多。如果是深色背景则采用黑色、复古色为主。

19. 活动氛围图标

对应用图标进行特定的活动氛围包装。会保留原本的图形面貌,进行整体的氛围营造,以突出购物火爆的场景感。

20. 游戏角色图标

游戏类应用图标设计需要设计师具备较强的写实图标设计功底,设计方向主要有:游戏角色、纯文字、道具或标识、明星头像、辅助图形或元素等。设计表现力需要颜色鲜艳、角色表情和动作夸张、设计精美有质感等。

IOS启动图标keyline线规范:

苹果官方会给 Production Templates 文件,我们只需要使用1024px*1024px这个尺寸进行启动图标的设计,把设计好的的启动图标放在文件里的智能对象的图层里,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尺寸的图标都会换成我们做好的启动图标。

这里提醒一下,虽然我们看见的iOS的图标是个圆角矩形,但是机上它并不是标准的圆角矩形,而是某种连续曲线。但我们很难肉眼地看出区别,因此并不用纠结它的圆角,按照直角矩形的尺寸进行绘制就好。

Android启动图标keyline线规范:

创安卓 Material Design 要求的基本尺寸说 48dp,但这是 1:1 的尺寸,也是原始尺寸,而绘制时要求是基础尺寸的 400%,也就是 192dp,与之相对应的网格基准由 1px 变为 4px。通过保持此比率,对原始图像所做的任何更改都将按比例放大或缩小,从而在比例值返回到100%(48dp)时保留锐边并正确对齐。

图标网格为图形元素的一致但灵活的定位建立了明确的规则。关键线形状基于网格,通过使用这些核心形状作为基线,您可以在整个产品图标中保持一致的视觉比例。这些关键线形状使用预设标准:圆形、正方形、矩形、正交线和对角线。它们统一了产品图标,并在网格上保持一致的位置。

四、功能图标1. 单色线性图标

风格简约、外形简单,具有强烈的识别性,在视觉感知上轻松、干净。

2. 双色线性图标

更具表现力,细节更丰富,结合颜色的叠加、对比、互补提升了图标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3. 不透明度线性图标

不透明度的叠加和变化,提升图标的层次感和空间感,降低图标的压迫性。

4. 渐变线性图标

渐变线性带出图标的质感,结合「不同深度」或「不同饱和度」的变化,让图标更具有细节和层次。

5. 单色面 + 点缀色图标

外形使用统一的颜色,结合图标的不同属性感知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点缀;或使用不同颜色作为主色,黑白作为点缀色。

6. 双色图标

通过对比色、邻近色的搭配营造整体的图标氛围,提升了图标的层次和丰富度,双色的表达也增添了图标的趣味性。

7. 渐变图标

微弱的渐变提升图标的质感,渐变的方向会影响整体图标的视觉效果,因此可以根据不同设计的需要调整。

8. 不透明度/灰度/饱和度变化

让单色图标变得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设计细节更加丰富,降低了单色面性图标的厚重感。

9. 不透明度/弧度/饱和度变化+渐变

渐变设计提升了面形图标的质感,从颜色上具有一定的丰富度,在渐变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图标做颜色的差异化,让图标更有层次感。这类图标被应用在UI界面的列表中或者顶部入口的位置。

10. 颜色叠加穿透

图标透明叠加之后产生了交错的负形,叠加出来第三个面,整体设计依旧保持扁平化,但却多了一份层次感,并增加了图标的细节。

11. 渐变层次叠加

整体效果与不透明度变化较为接近,通过渐变的深浅变化,使得形状的衔接处出现了明暗对比,因此图标也具有了厚度和层次感。

12. 毛玻璃图标

利用背景模糊的效果,单从视觉上与透明度变化或者颜色叠加相比都更具有空间感一点,图标具有较强的设计感。

13. 轻质感图标

与渐变层次叠加相似,区别在于颜色更加丰富,利用多个色块,多种颜色或者多角度的渐变及阴影,整体风格偏向插画风和渐变质感,视觉上更接近于立体图形,整体风格比较偏向绚丽多彩的颜色风格,质感和细节比较丰富。大多数用在品类区,与常规的单色图标相比,需要更具有吸引力。

14. 轻拟物图标

核心基础和拟物设计一致,省略了更多复杂的细节,重点放在光影的表达上,高光和阴影都非常到位。

15. 写实图标

零几年一几年的时候,直接反映现实、投射现实,方便用户看一眼就知道设个功能或者这个按钮是干嘛的,后来因为显示器的分辨率跟不上,慢慢风格变为扁平化,最近几年又逐渐兴起,最典型的就是Apple的Mac系统上的图标。

16. 2.5D图标

建立在轴测图的基础上,XYZ轴,具有立体透视的感觉。

17. 卡通图标

比较适合固定的功能区/品类区,一般会用在运营位比较多。

18. 照片处理图标

常见于生鲜类APP,让食物看上去更真实,更鲜活。

19. 装饰图案填充图标

黑白线+品牌色,或者两个相近色。

20. 整体填充图标

弱面强线的外形识别度较高,更符合图标的表达。

21. 线面错位图标

在双色图标的基础上,线和面按照统一的百分比进行缩放,或使用统一/有规律的图案,进行透视和位移的设计,整体呈现一种交错叠加的视觉效果。

22. 卡通插画图标

整体感觉比较卡通、可爱、二次元。

五、设计规范

图标是任何设计系统或产品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标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导航,它们与语言无关,最重要的是:它们非常小,所以它们不占用很多地方。图标是良好设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科学严谨的设计规范能帮助我们设计精致、风格统一的图标。

1. 尺寸

ios的删格式 4 的倍数,安卓的删格式 8 的倍数。想要做到两端都适配就得选用8的倍数,又因为ios的最小可点击区域是 44px,所以 48px 是比较合适的尺寸。不是硬性规定,最好要遵行一下 4 或者 8 的倍数。

图标绘制基于 48x48px 画布绘制的线性图标,线宽默认为 4px。

不同场景缩放比例使用:

图标为 64x64px 时线宽为 6px(基准线宽)图标为 32x32px 时线宽为 3px(基准线宽)图标为 24x24px 时线宽为 2px(基准线宽)图标为 16x16px 时线宽为 2px(基准线宽)2. 图标的keyline线

图标网格为图形元素的一致但灵活的定位建立了明确的规则,Keyline 形状是网格的基础。通过使用这些核心形状作为指导,您可以跨系统图标保持一致的视觉比例。

3. 图标关键图形

图标栅格用于图标元素绘制的参考并帮助建立清晰的内容轮廓边界。关键线有助于促进图标统一性,简化设计过程中比例调整成本。绘制小图形需要参照小正方形的 Keyline。

4. 图标的拐角

1)直角拐角

当基础图形为满容器正方形时,建议使用3X 圆角。当基础图形为满高(宽)矩形时,建议使用2X圆角。当基础图形为较小(小于 1/2 宽高)矩形时,建议使用1X圆角。

2)非直角拐角

非直角根据图标场景,通常情况下无论角度,默认均为1X圆角;特殊弧度的曲线“拐角”情况除外,根据图标设计需要进行单独考虑。

5. 图标区域 – 封闭和非封闭

封闭区域,由闭合曲线构成的为封闭区域,可以进行独立颜色填充。

非封闭区域,由非闭合曲线构成的为非封闭区域,原则上是不能进行独立的颜色填充。

封闭区域为曲线形状且有相交线段时,原则上是不能进行独立的颜色填充。

6. 图标组成 – 线段和端点

为保证风格的整体一致性,图标所有线段端点默认均应为与线段同宽的圆角端点;通常情况下线段端点和可编辑节点坐标以整数坐标为佳。

默认基于 48dp 画布绘制的线性图标,线宽默认为 4dp;无论直线和曲线在任何时候均保持一致线宽。

7. 图标绘制规则

当线段与曲线相交或者与直线非垂直相交时,线段末端用圆头;当线段与直线垂直相交时,线段末端用方头;当圆点的直径与线宽一样时,圆点用图形绘制,不用线段。

当圆形和方形在小于16px时建议用图形绘制,不要用线。

8. 图标中的倾斜角度

图标中的倾斜角度应为 45 的倍数,保持与 Keyline 中的对角线或十字垂直相交线保持平行关系。

若是矩形外框,倾斜角度也可以与矩形的对角线或十字垂直相交线保持平行关系。

角度为 45°、30° 和 60° 的对角线比 13.7° 或 81° 等不均匀角度的对角线看起来更锐利。

9. 图标断口与间距

内部结构与外框的间距不得小于线宽;内部元素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线宽的 2/1px。

外形框的端口尺寸梯度:4px、8px、12px,建议尺寸为4的倍数。

10. 图标风格变换

图标的在特定规律下允许不同风格之间的变换,分别为线性风格(默认)、填充风格、混合风格、多色混合风格。

11. 命名规则

科学和高效的命名规则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自己制作的图标,并且帮助开发缩短命名时间,加快团队协作效率。切图命名可以按照「业务_类型_功能_大小_状态」的格式,最好使用英文。

12. 页面或功能中英文对照表13. UI模块六、图标设计的评判标准

我们已经了解了图标的基本理论,那我们如何设计出一个好的图标呢?怎么看我们设计的图标是否符合产品呢?下面我们将从4个方面进行了解,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图标。

1. 识别性

设计师们有时会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本身的功能,导致图标难以识别,这打破了它最重要的图形意象属性 – 图标的传达含义功能必须放在首位。

图标是一个对象或动作的视觉体现。如果对于用户而言,这个图标含义不明确,该图标就立刻失去它的实用价值,并成为一个视觉干扰。在图标设计中,我们必须保证图形是简洁、严谨、清晰、边缘干净利落的,这是提升产品界面品质感的一个重要而且基础的部分,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流行的视觉风格和炫技。

达到基础水平以外,在图标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融入品牌信息、有趣的细节使图标更有吸引力,提升用户对产品/品牌的好感度。

图标设计理念的本质是减到最简形态 – 简化图标是出于降低学习曲线的需要。设计应确保即使图标在小尺寸更具有可读性和清晰度,所以精心设计的图标应该能够快速辨认,一目了然。

2. 规范性

我们需要保证每个图标的视觉大小的一致性,图标栅格用于图标元素绘制的参考并帮助建立清晰的内容轮廓边界。关键线有助于促进图标统一性,简化设计过程中比例调整成本。

3. 统一性

在绘制一整套图标时候,统一性就非常重要,不要在一整套图标中混入不同风格的样式,风格一致性将帮助用户识别图标并理解它们具有同等重要性或状态。

界面中的图标一般是成系列的设计,除了视觉风格和特征保持一致以外,在同一产品内,同样的功能和信息图标应也保持一致的形态,避免用户产生疑惑。图标的统一性上可以从线条的粗细、颜色、圆角、倾斜角度方面进行检查。

4. 呼吸感

呼吸感的意思就是适当留白。不管是在做图标还是做界面,适当的留白可以突出主体,让空间更有张力,更具备可看性。图标的相邻元素之间的空间不应太小或在整体中不一致。定义最小间隙并将其保留在任何地方以避免轮廓“粘连”。

七、总结

图标 设计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图标绘制看似简单,要做好却并不容易,好的图标设计不仅能帮助用户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帮助产品和品牌形成差异化,非常考验设计师们的细节,不过UI设计处处充满细节,想要自己的界面更加精致,就不要忽略每一个可以提升的点。

以上就是分享的图标基础知识的大部分内容了,图标本身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文中难免有很多不深入的内容,欢迎各位总监们的指教。最后感谢大家阅读,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够帮到你。

附录·参考文献

《Material Design》

《Apple Developer》

《History of icons》

《An oral history of the hamburger icon》

《Hopefully, the Ultimate Guide to an Interface Icon Set》

《设计师必看的图标设计指南》

本文由郝小七指导http://www.woshipm.com/u/917803

本文由 @明非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对角线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