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是谁发明的? 橡胶是谁发明的

2024-04-03 01:47:44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橡胶是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橡胶的其他历史如下: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1493年,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

橡胶是谁发明的

1

橡胶是由印第安人发明的。

橡胶的其他历史如下: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黄德勒发明橡胶树连续割胶法,使橡胶产量大幅度提高。由此,野生的橡胶树变成了一种大面积栽培的重要的经济作物。

1493年,西班牙人看到,印第安人把一些白色浓稠的液体涂在衣服上,雨天穿这种衣服不透雨;还把这种白色浓稠的液体涂抹在脚上,雨天水也不会弄湿脚。由此,西班牙人初步了解到了橡胶的弹性和防水性,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橡胶的来源。

1693年,法国科学家拉康达到南美又看到土著人玩这种小球,科学家和军人思维和眼光是不同的,追根寻底调查这种小球,才得知这种小球是砍一种印地安人称为"橡胶"的树而流出的浓稠液体缺制造的。

1736年,法国科学家康达敏从秘鲁带回有关橡胶树的详细资料,出版了《南美洲内地旅行记略》,书中详述了橡胶树的产地、采集乳胶的方法和橡胶的利用情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从无到有,中国橡胶轮胎工业的艰苦奋斗史(1926-1937)

2

中国轮胎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行情,宁静才能致远,让我们一同来翻开历史的画卷,回顾民族轮胎工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近100年来,我国轮胎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经过几代人坚韧不拔的艰辛努力和顽强拼搏,逐步实现了从轮胎弱国走进世界轮胎工业大国的梦想,并朝着全球轮胎工业强国坚实地迈进。

中国轮胎工业萌芽时期(1926-1937)

邓凤墀及中国第一家橡胶工厂

1915年中国第一家橡胶厂——“中国第一家广东兄弟树胶公司”诞生,也有的资料将之记为“广东兄弟创制橡胶公司中国第一家”。生产橡胶牙托与橡胶鞋底,最初是以制造胶牙托出名的。无论怎样,在它出现之时,不要说在广州,就是整个中国的范围内,橡胶工业还是一片空白。

这家公司的创立者,也有不同说法,通常的记载是广州河南绅士邓凤墀,在孙中山提倡“实业救国”的思想影响之下,先后分别动员了他在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的亲友,带了资金、设备和技术回国办厂。《广州市志·人物志》则记载,是邓凤墀之子,侨居新加坡的邓兆鹏因对橡胶产品甚有研究,当得知广州还没有橡胶产品时,便决定从新加坡回广州创业。实际细究的话,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邓凤墀当是倡议办厂的核心人物。

薛福基及大中华橡胶厂

大中华橡胶厂的创办人余芝卿,浙江宁波人。1874年出生。十三岁那年背乡离井到上海谋生。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又是各地穷人打工糊口的地方。余芝卿幸运地进了上海一家叫德成仁的商号做学徒。满师后被派到镇江分店主持业务。过了一年后,回到上海。先后任大成祥、泰生祥号经理。后来,自己用积蓄开办了永泰慎油号经销火油。谁知未赚到钱却亏了本。交了学费。

光绪三十年去了日本。联系好货源后回上海重新开办和昌盛东洋庄。主营跑鞋。生意倒不错。民国元年又东渡日本,在大阪开设鸿茂祥进出口商行。一面将中国土特产猪鬃、草席等销往日本;一面将日本的针织百货运到国内销售;并为上海十几家东洋庄**进货。由此积累资金成为旅日侨胞中的富商。还当上了三江公所(江苏、浙江、江西三省侨商组织)的理事长。生意两头做。根据市场需求进出货,岂有不发财之理。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民国14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名)因受国内抵制日货运动影响,余芝卿在大板的鸿茂祥进出口商行营业开始衰败,后耒濒临倒闭。余芝卿一看,日本货生意做不成了。

就在这时,一个叫薛福基的人救了他。才使商行起死回生、逐步扭亏为盈。第二年,余芝卿釆纳薛福基的建议,出资8万2千元,在上海筹办大中华橡胶厂。大中华橡胶厂之所以有今天,薛福基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中华橡胶厂,1926年由旅日侨商余芝卿和橡胶工业专家薛福基等创办于上海,起初主要生产双钱牌胶鞋、力车胎等橡胶制品。

大中华橡胶厂开工后一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国际市场上生胶价格暴跌,做轮胎都知道,橡胶价格低的年份,轮胎厂的业绩一般都很好。

同时,1925年五卅惨案后,外国人在中国的残忍引起国人激愤,大家纷纷抵制外货、倡用国货,加上双钱牌胶鞋质量也不错,国人踊跃购买,大中华厂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工厂年盈利达20万元。

九一八事变后,各地抵制日货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国民纷纷选择国货,大中华的胶鞋大卖,获利达到65万元。

1928年年底,刚成立两年的大中华橡胶厂共生产胶鞋56348双,平均日产量近1000双。

1932年,大中华橡胶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当时国内主要的橡胶鞋生产厂。当时国内橡胶工业只有3-4家小厂,大中华是第一家上规模的橡胶工厂。

大中华橡胶厂抓住这一契机,先后筹建碳酸钙厂、锌氧粉厂和硫油胶厂,此后又建帆布织染厂,为胶鞋提供鞋面布。

除生胶外,大中华橡胶厂基本实现了大宗原辅料基本自给,既保证原料供给,又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全产业链发展在当时的乱世非常重要,历史也证明,全产业链发展为大中华橡胶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大中华橡胶厂先后兼并交通、泰山、春华三家小型橡胶厂,改组为大中华的三个分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1934年,大中华的资本由20万元增至300万元,资产总值达373.9万元,短短四年时间扩张十五倍,发展速度非常生猛。

薛福基,字德安,1894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江阴塘头桥泗河乡的西典村。从一个农村娃、学徒、伙计、上柜再到经理,不到40岁他就当上了大中华厂的创始人。

薛福基是个奋发向上、永不停留的人,他心目中的大中华厂不是简单地做胶鞋,他想把大中华厂打造成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那样的跨行业巨头,不但在国内做到顶尖,还要打入国际市场与外国厂商一较短长。

所以,当大中华橡胶厂在胶鞋市场获得巨大成功后,薛福基把目光放在了汽车轮胎上,他想开辟新的战场。

大家可能不了解,汽车轮胎在当时属于高科技产品,还是军事战略物资,进入门槛非常高,一般人根本就整不了。

对此,以拥有较多股份、公司总经理的尉迟洵炽为主的大中华橡胶厂的股东们持反对意见。

反对的理由也很充足,当时国内没有做轮胎的工厂,没有生产技术,也没有销路,投资大,风险高,总之这不是一个好买卖。

而且国内轮胎市场均被外国轮胎商霸占,我们的轮胎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大中华的胶鞋十分走俏,稳赚钞票,日子过得蛮好蛮太平,何必去自找麻烦,冒什么风险呢?

对于部分股东的顾虑,薛福基仍然坚持要搞。

首先,国内有市场需求。1930年中国有公路231条,长274102公里,汽车数仅10420辆,到1933年全国汽车数已达43770辆,轮胎输入118719条,轮胎的需求成倍增长!

其次,汽车轮胎作为战略军备产品,而国内竟无一家制造汽车轮胎的工厂,市场上尽是英、美、法、日等国厂商的天下。

薛福基在给时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的何应钦的信中写出了他坚持做汽车轮胎的原因:

“鉴于太平洋风云(参数丨图片)之不测,有一触即发之危险。太平洋一旦发生危险,势必继绝(轮胎)供应。届时设无国货之代,则我国公私所有之5万余辆汽车顿成废物——影响国防交通甚巨。本公司有鉴于此,不得不抱牺牲宗旨,积极以谋设备之完善,以虑万一,为国家效力,为民族争光。”

同时他还认为,制造轮胎同样可以赚钱,将来或许比胶鞋能赚更多的钱。只要搞成功,全国只我一家,赚钱根本不是问题。

对于面临的困难,薛福基慷慨激昂地说:“我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走在国人前面,人家不敢搞不愿搞的,我们先搞起来。如今商场竞争甚为激烈。经济形势、商品销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终有一天要落后,甚至被淘汰。一个橡胶厂倘若只能生产胶鞋和一些生活用品,而不能制造轮胎,就算不上合格的完全的具有规模的大型橡胶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得冒点风险向前闯,研制新品种,开拓新市场。”

薛福基的话打动了大中华橡胶厂的大股东之一余芝卿,他说:“我们办大事,创新路,不担点风险,不花些本钱,怎么行?我看可以一试,下决心筹集50万元作为试制经费!”

在余芝卿全力支持下,董事会一致通过创办轮胎厂。由此,在薛福基的助推下,著名的“双钱”牌汽车轮胎将要横空出世。

1932年,大中华橡胶厂投资20万元筹建厂房,买下一家倒闭的日本力车胎企业,并从海外采购了全套生产设备。并聘请日本友人做技术指导,第一条国产力车胎——“双钱”牌力车胎诞生了。

但汽车轮胎就没那么简单了,作为战略军备商品,相比现在的高端芯片技术,主要生产国像今天卡中国高端芯片一样,严禁轮胎制造技术外传,而且当时是乱世,整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几经周转,在日本友人的帮助下,大中华橡胶厂高价从日本买了一套小规模生产轮胎的必需机器设备,并在日本招收邓禄普分厂的失业工人,搭建设备、试制产品。

秘密试制30×5、32×6两种规格的高压轮胎,商标定为“钻石”牌,并开始投放市场试销。

但当生产销售1000条轮胎时,还是被日方发现。1934年3月20日,日本《经济新闻》在头版公开揭露此事,指责有人向中国人偷偷输出轮胎技术,不利于日本企业界。此事并引起川口**署的注意。

薛福基得讯大惊,连忙赶赴大阪处理此事。急忙将设备拆卸、日本工人一起运往上海,安装在徐家汇厂里。

在日本工人和新招的中国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个多月的辛勤努力,各种机器设备安装调试成功,受训骨干也掌握了从配料、炼胶、刮浆、压延出料、搭袋、成型到硫化、脱模的全部轮胎生产工艺。

由于有日本生产过“钻石”牌轮胎的经验,1934年10月初的某天下午,一条32×6“双钱”牌轮胎从硫化罐中脱颖而出,并且质量达到标准。

由此,中国人不能生产汽车轮胎的历史被终结,外国轮胎厂商在我国垄断汽车轮胎市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但薛福基没想到,把轮胎卖出去的困难,丝毫不弱于生产轮胎。

当时英、日、美、法等国的外来轮胎蜂拥市场,其中英国邓禄普橡皮有限公司的“老人头”牌车胎占据了国内近90%的销售市场份额。

外国厂商采用高额佣金、放帐和收买汽车司机等方法来拉拢客户。邓禄普轮胎公司更利用进口关税低的有利条件,降价三分之一来进行竞销。同时照会美孚、亚细亚、德士古、壳牌等外国石油公司遍及全市的加油站故意刁难,不给装有“双钱”轮胎的汽车加油。

最恶毒的是以重酬贿买国民政府交通部门的有关官员,使各地交通厅、公路局等部门清一色使用邓禄普轮胎。双钱牌轮胎连一条都卖不出去。

同时,上海的租界里的外商和公共交通也不用双钱牌轮胎,国人由于崇洋心理,加上对于新生的双钱轮胎不了解,也不买双钱的轮胎。

因而“双钱”轮胎销路一时很难打开,薛福基为此大伤脑筋,煞费苦心做了一系列促销政策。

一方面在报上大做广告,宣传大中华厂首创国产轮胎,质量可靠。另一方面,以高于外商的优厚佣金委托各大车行经销。同时,制定了《使用里程计价付款办法》,规定可先选用,后付钱,保用期一年,保用期间免费修理,如中途损坏,胎价可按比例扣除。行驶里程市内保证4万公里,长途郊外2万公里。如纯属厂方质量问题而损坏者,负责赔换新胎。售价则仅及洋货的三分之二。

此外,薛福基还向爱国人士和富有正义心的政府人员推荐双钱牌轮胎。通过种种努力,双钱牌轮胎销路也有较多的增加,上海最大的私营汽车出租公司(祥生公司)老板周祥生出于爱国热情,率先使用“双钱”轮胎,接着江南、杭徽、锡沪、鄞奉、镇扬、锡澄、沪太等长途汽车公司,以及江、浙、皖、鲁、赣、湘、豫、陕、闽、粤、川、桂、滇各省公路局也纷纷购买双钱牌轮胎,到1936年、1937年,双钱牌轮胎产量均达到3万2千条以上。

可是由于售价低,还要支付大量津贴、回扣和宣传费用,双钱牌轮胎不仅没有赚钱,还略有亏损,不得不用胶鞋利润来弥补。总之,到抗战爆发时止,大中华厂的轮胎生产和销售处于挣扎前进状态。

大中华橡胶厂蒸蒸日上的轮胎事业,让“轮胎老大”邓禄普公司感到了隐隐的压力。“双钱”轮胎这颗种子既已发芽,必须在其成长壮大之前,就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由此,邓禄普橡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邓禄普公司)和大中华橡胶厂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中华橡胶厂)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

于是,继“商业战”之后,该公司又另辟途径,准备通过司法途径搞死大中华橡胶厂。两个公司不同国籍,不同名字怎么诉讼呢?邓禄普公司心生一计,决定从轮胎花纹下手。

1935年3月,邓禄普公司聘请了律师阿乐满,正式向国民政府商标局提出异议,状告大中华橡胶厂所出“双钱”轮胎的金锭形商标图案和邓禄普公司“老人头”牌轮胎的Triple Stud Design(中文译为“梅花钉形”)商标图案相似,容易误导消费者。

据了解,邓禄普公司的商标图案属于三粒一组,主体为六角形,两旁各为小三角形;而请求人大中华橡胶厂的商标图案虽也是三粒一组,但大小各别,而且其形状均为锭形。

两者唯一相同的是胎面花纹均三粒一组,就好比现在的三道沟轮胎,我的轮胎用了三道沟,你的轮胎就不能用了,简直岂有此理。

但国民政府商标局也是软蛋,一见洋商控告,怎敢不准,即于5月14日作出判决,认定大中华橡胶厂商标侵权,并责令“双钱牌”轮胎停止生产。

“停止生产”?这对于新生的大中华橡胶厂无疑是毁灭性打击。薛福基当然不服,于是联系律师,于第二天提出异议请求。

但商标局还是驳回了大中华橡胶厂的上诉,并在1935年12月31日的异议再审定书上做出了“坚持原审定”的评决。

大中华橡胶厂只得接受现实,忍痛修改轮胎模型,将金锭形花纹改为工字形。邓禄普公司依然不依不饶,还是认为近似,大中华只得再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又将工字形改为长城形。但邓禄普公司拿出一副不把大中华橡胶厂搞死不算完的架势,还是认为近似。

事实上,不仅是双钱牌轮胎,当时沪、津、青岛的很多人力车胎生产商,都是这样被邓禄普公司玩死的。以致当时有中国人如此感叹:“长此以往,必使华商制造车胎望胎长叹,有胎而无纹,无法使用而被迫停止。”

不过,当时国民政府还是有正义的官员,实业部长吴鼎昌审察了大中华厂的诉状,觉得所述各点言之有理,应予支持。遂决定撤销商标局的第396号异议审定书和第127号异议再审定书。但大中华橡胶厂以为即将赢得胜利时,邓禄普公司却一心要把大中华橡胶厂置之死地。邓禄普公司又具状上诉至南京中央行政院,南京中央行政院的官员也不敢得罪外商,对案件不加调查就判定撤销了实业部的决定,判令大中华厂败诉。

1937年夏和12月间,大中华厂两次上书申辩,据理力争,均遭驳回。

1939年9月23日,行政院再次将诉愿驳回,并且勒令禁止再提起诉愿。

自己的政府不仅不帮自己国家的企业,还帮助外商打压民族工业。有这样的政府,民族工业想发展壮大,简直痴心妄想啊!

不过,届时世界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1937年,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全面开战,国民政府內迁重庆,对上海鞭长莫及。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人在亚洲节节败退,邓禄普公司失去了“保护伞”。大中华厂乘机对这一不公正的裁决置之不理,照常生产和销售。

到抗战前夕止,大中华橡胶厂已拥有四个制造厂,三个原料厂,一个机修厂,职工2860人。一厂(总厂)厂基也由初办时的27亩扩充到45亩。炼胶机开始只有3台,1937年已达50台(不含分厂,另有5台报废)。其他数据如下:

(一)各种胶鞋产量,1928年开工头两个月为56348双,1929年为 1090522 双,1937 年为 10970135 双。

(二)力车胎,从1934年的9544副,增加到1937年的2712268副(每副2只)。

(三)汽车胎,1935年为6937条,1936年为32256条,1937年32277条。

(四)飞机胎,1936年为519条,1937年为929条。

随着分厂和原料厂的设立,生产规模的扩充,产量、品种也有很大发展,大中华橡胶厂也成为了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橡胶企业。这一时期,以大中华橡胶厂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但辉煌的时间很短,随着日本全面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迎来了黑暗时期。

橡胶基础知识简介

3

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

1770年,英国化学家J.普里斯特利发现橡胶可用来擦去铅笔字迹,当时将这种用途的材料称为rubber,此词一直沿用至今。

一、橡胶的来源

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

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

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

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最初的橡胶树生长于南美洲,但经过人工移植,东南亚也种有大量的橡胶树。事实上,亚洲已成为最重要的橡胶来源地。当这种橡胶树的表皮被割开时,它在受伤害(如茎部的树皮被割开)时会分泌出乳白色大量含有橡胶乳剂的汁液,称为胶乳,胶乳经凝聚、洗涤、成型、干燥即得天然橡胶。

由银菊胶制成的橡胶能够减少敏感。另外,无花果树和一些大戟科的植物也能提供橡胶。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橡胶供应被切断,曾尝试从这些植物取得橡胶,但后来改为生产人造橡胶。

合成橡胶是由人工合成方法而制得的,采用不同的原料(单体)可以合成出不同种类的橡胶。1900年-1910年化学家C.D.哈里斯(Harris)测定了天然橡胶的结构是异戊二烯的高聚物,这就为人工合成橡胶开辟了途径。1910年俄国化学家SV列别捷夫(Lebedev,1874-1934)以金属钠为引发剂使1,3-丁二烯聚合成丁钠橡胶,以后又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合成橡胶品种,如顺丁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等等。

合成橡胶的产量已大大超过天然橡胶,其中产量最大的是丁苯橡胶。

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

二、橡胶的成份

天然橡胶是由胶乳制造的,胶乳中所含的非橡胶成分有一部分就留在固体的天然橡胶中。一般天然橡胶中含橡胶烃92%-95%,非橡胶烃占5%-8%。由于制法不同,产地不同乃至采胶季节不同,这些成分的比例可能有差异,但基本上都在范围以内。

蛋白质可以促进橡胶的硫化,延缓老化。另一方面,蛋白质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引起橡胶吸潮发霉、绝缘性下降,蛋白质还有增加生热性的缺点。

丙酮抽出物是一些高级脂肪酸及固醇类物质,其中有一些起天然防老剂和促进剂作用,还有的能帮助粉状配合剂在混炼过程中分散并对生胶起软化的作用。

灰分中主要含磷酸镁和磷酸钙等盐类,有很少量的铜、锰、铁等金属化合物,因为这些变价金属离子能促进橡胶老化,所以他们的含量应控制。

干胶中的水分不超过1%,在加工过程中可以挥发,但水分含量过多时,不但会使生胶储存过程中易发霉,而且还会影响橡胶的加工,如混炼时配合剂易结团;压延、压出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硫化过程中产生气泡或呈海绵状等。

合成橡胶的组成:合成橡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

三、橡胶的结构

线型结构: 未硫化橡胶的普遍结构。由于分子量很大,无外力作用下,大分子链呈无规卷曲线团状。当外力作用,撤力,线团的纠缠度发生变化,分子链发生反弹,产生强烈的复原倾向,这便是橡胶高弹性的由来。

支链结构: 橡胶大分子链的支链的聚集,形成凝胶。凝胶对橡胶的性能和加工都不利。在炼胶时,各种配合剂往往进不了凝胶区,形成局部空白,形成不了补强和交联,成为产品的薄弱部位。

交联结构: 线型分子通过一些原子或原子团的架桥而彼此连接起来,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随着硫化历程的进行,这种结构不断加强。这样,链段的自由活动能力下降,可塑性和伸长率下降,强度,弹性和硬度上升,压缩永久变形和溶胀度下降。

橡胶结构的影响作用

橡胶补强性能影响主要针对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上,其一般规律是:当粒径相同时,高结构炭黑对非结晶橡胶的补强作用大,一般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橡胶结构性还是影响导电性能的最重要因素,链枝状结构易于在橡胶中形成交织联结的导电通路,会使导电性能提高。橡胶的分子链可以交联,交联后的橡胶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四、橡胶的特性

1. 橡胶制品成型时,经过大压力压制,因其弹性体所具备之内聚力无法消除,在成型离模时,往往产生极不稳定的收缩(橡胶的收缩率,因胶种不同而有差异),必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和缓稳定。所以,当一橡胶制品设计之初,不论配方或模具,都需谨慎计算配合,若否,则容易产生制品尺寸不稳定,造成制品品质下降。

2. 橡胶属热溶热固性弹性体,因硫化物种类主体不同,其成型固化的温度范围,亦有相当的差距,甚至可因气候改变,室内温湿度所影响。因此橡胶制成品的生产条件,需随时做适度的调整,若无,则可能产生制品品质的差异。

3. 橡胶产品是由橡胶原料进行密炼机炼胶后制成的混炼胶作原材料,在炼胶时根据所需橡胶制品的特性而设计配方,并且定下所需要的产品硬度。产品制作成型由橡胶平板硫化机进行模压成型。产品成型后最后进行飞边处理,把产品表面处理光滑无毛刺。

4. 橡胶制品老化测试属于老化测试范畴,橡胶老化是指橡胶及制品在加工,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性能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表现为龟裂,发粘,硬化,软化,粉化,变色,长霉等。

五、橡胶的分类

⒈ 按形态:分为块状生胶、乳胶、液体橡胶和粉胶为橡胶的胶体状水分散体;

液体橡胶为橡胶的低聚物,未硫化前一般为粘稠的液体;

粉末橡胶是将乳胶加工成粉末状,以利配料和加工制作。

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热塑性橡胶,无需化学硫化,而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成形。

⒉ 橡胶按使用又分为通用型和特种型两类。是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如果沾水或不同的温度的话,有可能变成导体。导电是关于物质内部分子或离子的电子的传导容易情况。

⒊ 按原材料来源与方法: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其中天然橡胶的消耗量占1/3,合成橡胶的消耗量占2/3。

⒋ 按橡胶的外观形态: 橡胶可分为固态橡胶(又称干胶)、乳状橡胶(简称乳胶)、液体橡胶和粉末橡胶四大类。

⒌ 根据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除天然橡胶外,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半通用合成橡胶、专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

⒍ 根据橡胶的物理形态: 橡胶可分为硬胶和软胶,生胶和混炼胶等。

⒎ 按性能和用途: 分为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

六、橡胶的发展情况

橡胶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行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十分广阔。

近几年来,橡胶行业得到不少发展,已有细分行业稳中有升,新生橡胶细分行业飞速发展,但同时,橡胶行业也还存在环境、资源、灾害、创新等问题。

中国橡胶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橡胶工业的产品结构将有较大变化,新型产品、更新换代产品增多、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扩大,生产技术有明显进步。

橡胶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当一国的橡胶行业成熟后,该行业的景气状况与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将保持很强的相关性:其发展周期的长度与该国经济周期的长度相当,走势同向;但由于橡胶行业属于基础工业,它的周期变化要略提前于经济周期的变化。另外,同样由于橡胶行业处于国民经济生产链的前端,其周期波动的波幅要小于产业链末端行业的波幅,也小于整个经济的波幅。因此,从产业投资的角度看,成熟的橡胶行业比较接近收益型投资行业。中国的橡胶加工业正值蓬勃发展时期,各地的橡胶业不仅加快了中国工业的进程,也带动了各地的经济建设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国橡胶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云南、广东、山东莒县、河北等地。

七、橡胶的加工

本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或挤出、成型和硫化等基本工序,每个工序针对制品有不同的要求,分别配合以若干辅助操作。

为了能将各种所需的配合剂加入橡胶中,生胶首先需经过塑炼提高其塑性;然后通过混炼将炭黑及各种橡胶助剂与橡胶均匀混合成胶料;胶料经过压出制成一定形状坯料;再使其与经过压延挂胶或涂胶的纺织材料(或与金属材料)组合在一起成型为半成品;最后经过硫化又将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制成高弹性的最终产品。

对精度要求比较高的制品,油封、O型圈、密封件等橡胶制品,还需要进行修边、去毛边加工,可选用的方式有人工修边、机械修边和冷冻修边。

人工修边: 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合格率低。

机械修边: 主要有冲切、砂轮磨边和圆刀修边,适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特定制品。

冷冻修边: 专用的冷冻修边机设备,其原理是采用液氮(LN2)使成品的毛边在低温下变脆,使用特定的冷冻粒子(弹丸)去击打毛边,以迅速去除毛边。冷冻修边的效率高,成本低廉,适用制品广泛,已成为主流的工艺标准。

八、橡胶的质量检测

在橡胶材料及制品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延伸率、耐老化等。橡胶制品用于精密度高的领域,这些参数往往要求很苛刻。

我国橡胶发展初期就成立了橡胶制品委员会,负责对橡胶研发、学术、质量监督等工作。

1 耐介质增重实验

可以从成品上取样,浸泡在选定的一种或几种介质中,一定温度时间后取称重,根据重量变化率硬度变化率推断材料的种类。

比如在100℃机油中浸泡24小时,丁腈橡胶NBR,氟胶,氯丁橡胶CR质量及硬度变化率很小,而天然橡胶NR,乙丙橡胶EPDM,丁苯橡胶SBR增重一倍以上且硬度变化很大,体积膨胀很明显。

2 热空气老化实验

从成品中取样,放在老化箱里老化一天,观察老化后的现象。可以分级老化逐步升温。比如150℃下氯丁橡胶CR,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都会脆断,丁腈橡胶NBR, 乙丙橡胶EPDM还有弹性。升到180℃下普通丁腈橡胶NBR就会脆断;而230℃下氢化丁腈胶HNBR也会脆断,氟胶和硅胶仍然有很好的弹性。

3 燃烧法

取少许样品,在空气中烧。观察现象。

一般来说氟胶,氯丁橡胶CR离火自息,即使烧着火苗也比一般天然橡胶NR、乙丙橡胶乙丙橡胶EPDM的要小的多。当然,如果仔细观察,燃烧状态、颜色、气味也会提供为我们很多信息。比如NBR/PVC并用胶,有火源时火劈啪的乱溅,似乎有水似的,离火自熄,烟浓且有酸味。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添加了阻燃剂但不含卤素的胶也会离火自熄,这要借助别的办法进一步推断。

4测比重

用电子称或分析天平,精确到0.01克的即可,外加一杯水,一根头发丝即可。

一般来说氟胶比重最大,1.8以上,氯丁橡胶CR 的也多在1.3以上比重明显偏大的可以考虑是这些胶。

5 低温法

从成品上取样,用干冰和酒精制造一个合适的低温环境。把样品泡在低温环境下2-5分钟,在选定温度下感觉软硬程度。比如零下40℃以下,同样耐高温耐油很好的硅胶和氟胶对比,硅胶则比较软。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橡胶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