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什么时候生效(遗产继承按什么顺序继承)

2024-03-31 13:11:39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遗产继承的继承顺序是,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法律依据】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遗产继承按什么顺序继承

1

遗产继承的继承顺序是,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法律依据】

根据《继承法》第十条,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遗产的继承方式有几种,分别有什么费用?

2

首先来看什么是继承,继承是指继承人对死者生前的财产权利和义务的承受,又称财产继承,即自然人死亡时,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归死者生前在法定范围内指定的或者法定的亲属承受的民事法律关系。在继承法律关系中,生前享有的财产因其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合法财产为遗产,依法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法定范围内的人为继承人。

那么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几种呢?

以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继承分为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这是对继承的基本分类。

法定继承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没有留下遗嘱,其个人合法遗产的继承由法律规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和分配原则进行遗产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遗嘱继承是指于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遗嘱是遗嘱人生前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想法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体现的是遗嘱人的真实意志。在遗嘱中,可以将个人死后的遗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即遗赠。

这里就提到了一个概念叫遗赠,即立遗嘱将财产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就叫做遗赠。

另外,我国有一种特殊的法律制度,叫做遗赠抚养协议。

《民法典》第1158条:遗赠抚养协议。

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抚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遗赠抚养协议是指遗赠人和抚养人为明确相互间遗赠和抚养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订立的协议。遗赠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一定的可遗赠的财产,并需要他人抚养的自然人。抚养人必须是遗赠人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组织,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履行抚养义务。

综上所述:遗产的继承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这四种方式。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按照哪种方式去执行呢?

《民法典》第1123条: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的效力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

关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关系的规定。他们之间的继承顺序是:遗赠抚养协议遗嘱继承、遗赠法定继承。

这几种继承方式所要花的费用一样吗?

房产的继承,这几种继承方式的不同,**产权变更时所缴纳的税费也是不一样的,法定继承以及遗嘱继承基本上没有什么税费,只有工本费和不多的印花税,契税、个税等都是免征的,但是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是需要缴纳3%的契税的。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顺序与份额处理

3

法定继承,和人身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的存在与人们对传统亲情伦理的认知相关,比如配偶、子女、父母,即使没有法律强制规定他们为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一般人考虑身后事,也会优先想到让其继承自己的财富。

不过,这只是一种通常情形,特殊的情形下,被继承人可能对法定继承有排斥,不愿意部分或全部按这种方式处理自己的私人财产,于是选择遗嘱遗赠等方式表达对财产传承的真实意愿,甚至把法定继承人从继承遗产之列排除出去。

又或者,被继承人的财产虽然照样给法定继承范围内的近亲属,但考虑到某些因素,想对份额作出一定的不均等分配,这类情形现实中都存在。

也就意味着继承开始后,法定继承不是“万能”的**原则,那么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顺序与份额处理问题,法律作出了哪些规定?

一、适用范围

第一种情形,是被继承人生前没有立遗嘱,也没有遗赠、遗赠扶养协议,那么法律就作出推定,被继承人应该是愿意按照亲缘远近和一般均等法则处理自己留下的财富的,此时适用法定继承没有什么额外的限制。

第二种情形,被继承人可能立了遗嘱,或者存在遗赠的安排,订立了遗赠扶养协议,所以被继承人去世之后,法定继承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亲属再怎么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无法强行改变法律的适用,会出现“外人”取得被继承人全部或部分财产的情况。

此时,法定继承受到了一定的“干预”,但**过程中若是有了意外,法定继承依然可以作为“备选办法”,在这里假定王五为被继承人,举例说明。

王五立了遗嘱,对自己的一部分个人合法财产作出了处分安排,合法有效,还剩余一部分没有牵涉到遗嘱的安排中,此时,剩余部分还是可以按法定继承办;

王五立有遗嘱,但根据法律的规定,这份遗嘱对其财产作出的安排仅部分有效,另一部分无效,譬如违背了公序良俗,又或者与法律强制性规定相悖(譬如,王五年幼的女儿没有生活来源又缺乏劳动能力,按照规定他应当给女儿保留必要的份额,他却立遗嘱剥夺其继承权就无效),此时无效部分的遗产,按法定继承**。

再如,存在遗嘱或遗赠的情况下,却出现了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失去了获得遗产的权利的法定事由;出于某些现实考虑,其直接表示愿意放弃获得遗产权利;甚至在遗嘱人、遗赠人死亡、继承尚未开始时,其生命便先一步终结,此时法定继承仍然可以作为“替补”适用。

二、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已经对法定继承的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被继承人死亡,继承开始,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被排除在继承行列之外,但现实中也存在一种相对少见的情况,那就是被继承人没有父母子女和配偶,即使有,客观上已丧失了继承权。

此时,最亲近的旁系血亲、较为亲近的直系尊血亲可以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进入继承行列,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继承法律中,还有一条比较特色的规定,是出于弘扬传统孝道文化、鼓励家庭养老的考虑:

譬如,甲娶了乙为妻,甲去世之后,父母无人养赡,即使有其余子女,其对赡养义务也持消极逃避的态度,此时乙反而担起了赡养公婆的主要责任;

公婆的生活由乙经常照料,经济供养也长期坚持着,客观上,乙尽了主要赡养义务,这时法律有特别规定,其可以作为公婆遗产的第一顺序继承人。

女子丧夫如此,换成男子丧妻,赡养岳父母,尽到法律规定的成为法定继承人的必要赡养义务,也一样可以打破“既有血缘顺序”。

三、份额

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均等,但处理起来,仍然有特殊情形的考量。

案例:

冯大和冯二是一对兄妹,父亲冯某2015年去世,留下了一套价值约20万的房产。父亲去世时,两人已经丧母十几年。只是个普通农民的冯某生前没想过立遗嘱,更没选择遗赠,只能按法定继承**,没有其他继承人的情况下,冯大和冯二就为房子的分配吵了起来。

作为哥哥的冯大认为房产不该分给妹妹,原因是父亲去世前曾经因为一场意外摔伤,导致生活不便长期卧床,持续5年直到去世,这期间父亲都住在他家,与他和妻子共同生活。

冯大表示,他身患残疾仍然坚持照顾父亲,妻子也照顾颇多,妹妹却疏于照料,所以冯二不该分得房产。

法院审理本案的过程中发现,冯大身患残疾,但结合在案证据还不足以达到“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特殊情形,分配遗产时不能根据这条加以照顾,只是考虑到冯大对父亲冯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酌情判决冯大和冯二以6:4的比例继承父亲冯某留下来的房产。

遗产继承时,起码要考虑到生活使用的便利,不宜僵硬地分配,如房产,就不能直接分为两半,或者让冯大与冯二严格按照比例“共同居住使用”,故此在冯大继承的基础之上,通过折价补偿的方式,给到冯二8万元左右的补偿款,冯大和冯二认可这一判决,均服判息诉。

从本案即能看出,按照男女平等原则,儿子和女儿虽然是同一顺位继承人,在赡养义务尽到程度不等的情况下,分配遗产也有多少的酌情处理。

实践中,法定继承的遗产份额,如果继承人之间商定好了,自愿接受有多有寡的分配,法律并不干涉。

还有就是,继承人对被继承人有法定的扶养义务,也有扶养能力,但其没有尽到,分配时就可能会分不到,或者少分;像本案中冯大一样,尽到了主要的扶养义务,或者被继承人一直与该方共同生活,诉至法院的时候,法院也会考虑到这点,让其占遗产份额较多的一部分。

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或老或幼或伤残,均属于法律规定的、分配遗产时应当照顾的群体,遗产分配也可能因此不均等,作出一定倾斜,使其生活得到必要保障。

四、总结

亲缘关系,并不是在继承开始后获得更多遗产的绝对保证,法律对法定继承的有关规定,是在亲属身份权和人情伦理、被继承人意愿之间取了一个平衡,倡导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尽到应尽的扶养义务,以此实现家庭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遗产 顺序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