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窦尔敦出自哪部名著-窦尔敦是谁

2024-03-30 23:17:58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窦尔敦是出自《施公案全传》。《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

窦窦尔敦出自哪部名著

1

窦尔敦是出自《施公案全传》。《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庆年间。

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乳名二东。他上有长兄,排行第二,长得虎背熊腰,故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贫苦,其父窦志忠系明朝(公元1368-1644)末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下的将领。为清代侠义公案小说《施公案全传》和《彭公案》、京剧《盗御马》和《连环套》中的豪侠。最后被清政府处死。

《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你听过这歌,不一定知道是谁写的

2

“老兵”闫肃一辈子写过很多歌词都成为经典,经由作曲家的谱曲,演唱者的演唱而传唱很多年。人们比较熟悉的歌曲包括《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前门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桥》、《说唱脸谱》。闫肃的词一般都写得比较直白,通俗易懂,从来不故作深沉,非常易于在大众中传播。

我第一次注意到闫肃的名字,是在1986版《西游记》中,它的片头字幕上,作词人写的就是闫肃,而那首脍炙人口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就是出自闫肃之手。

摘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词——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

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带有京腔京韵的歌曲,被李谷一唱出来之后流行了很多年,歌词朴实,曲调婉转。

摘几句歌词——

我爷爷小的时候,

常在这里玩耍。

高高的前门,

仿佛挨着我的家。

闫肃写这首歌词,还有一定的渊源。当年闫肃作为返城知青中的一员回到北京,走到前门火车站,看到面前的露天小茶铺感觉显得格外亲切,印象很深。多年后闫肃在《*》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老华侨回国找寻儿时回忆。阎肃因此想起当年在火车站看到的大碗茶,有感而发写下《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的歌词。

《雾里看花》是那英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很多人看歌词以为它写的是男女爱情,其实它写的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这首歌词是闫肃专门为1993年“3·15”晚会写的,提醒大家擦亮慧眼,只不过歌词写得比较委婉浪漫,因此很多时候都被误认为是情歌,而被大家传唱一时。

其中的歌词有——

烦恼最是无情

笑语欢颜难道说那就是亲热

温存未必就是体贴

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哪一句是情丝凝结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

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还有一首歌不得不提,《说唱脸谱》,是由已故歌手谢津演唱的,在当年也风行一时。

其中的歌词是这样的——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闫肃老先生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而且还为央视春晚创作过很多作品,也写过文字稿,在当年非常受欢迎。

老先生已经于2016年2月去世,享年86岁。

窦尔敦受伤获救,给恩人留下一口刀作为答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

[窦尔墩的故事] 窦尔敦留刀谢友

清朝年间,河间府出了个绿林英雄好汉叫窦尔敦,他带领一伙穷人杀富济贫,除暴安良,专门跟官府对着干。在河间一带百姓中间享有盛名,留下许多佳话,至今河间万贯村还流传着他“留刀谢友”的故事哩。

有一年初秋,正是满地的庄稼吐穗、拔节长高的时候。这天早晨天不亮,按照老习惯,村里有个叫李合的人就起来了,他背起粪筐拿着粪叉,出门沿着大道向西,一路拾起粪来。

不知不觉走出了二里来地,路上的粪越来越多,好像晚上过了马队一样,不大一会儿,他的筐子就拾满了。李合挺高兴,决定到自己家的玉米地里看看庄稼长得怎么样,然后再回家。于是他下了大道,沿着田间小路向自家地里走去。

李合家的地在村子西北,跟留古寺村的地接壤,种的是玉米,这可是一家人全年的指望啊!所以他一天要看三遍,牛怕有人趁他不注意给糟踏了。

早晨的空气清新宜人,看着满地的庄稼长势旺盛,李合心里真是舒服极了。当走到自己家的地头一看,心里“咯登”一下,地头上碰倒了一片玉米,这是谁干的?细看不像是车轧的,分明是人踩的痕迹。李合义生气又心疼,小心地把一棵棵玉米秧扶起来。他又轻轻地扒开玉米叶子,向里走去,走到地中间,忽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个大大马趴,倒在一个软乎乎的东西上。李合大惊,赶紧爬起来仔细看,地上躺着一个人,满身血迹,已经昏死过去。他吓得冒了一身冷汗,这人穿青皂衣裤,腰中跨着一口腰刀,知道是个会武的人。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呢?他伸手摸了摸那个人心口,还有点热乎气儿,这个人的样子好像是流血过多,如果不马上抢救,可能就不行了!必须得把他弄到一个地方好好调治一下。再者说,这个血淋淋的人躺在自己家的地中也不是个事呀!李合来不及多想,连粪筐也没背,便往家里跑去。

家里人刚起来,见他慌慌张张的忙问出了什么事,他也不说话,推起自己家的小车,装了半车麦秸,又匆匆拉着向自家的地里走去。

那人还在那里躺着,跟死了一样。李合把他架上车,用麦秸盖好拉回家。

家里人见李合累得气喘吁吁,过了一会儿又拉着麦秸回来了,不知怎么回事。李合进家赶紧插上门,叫儿子扒开麦秸,把那人背到炕上。李合也一屁股坐到炕上,这才讲了其中经过,然后嘱咐儿子和老伴千万不能对外人说起这件事。你猜李合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早就听说过窦尔敦一伙的为人,今天见了这个人,怎么看怎么像跟窦尔敦一伙的,所以叮嘱家人不可对外讲。他想:如果真是那帮人中的一个,四外一宣扬,惊动了官府,可是杀头之罪呀!因此必须格外小心。

李合讲完,吩咐儿子帮着娘烧点热水,准备给这个人擦洗伤口。自己又跑到药店买了刀伤药,回来和老伴一起给这个人上了药,换了干净衣服。

再说这个人还真让李合给猜对了,他就是窦尔敦。他怎么会受了伤呢?

原来,昨天下午窦尔敦路过一个小村,这个村紧连留古寺,叫草芦岗子,只有几户孙姓人家。他一进村,就听见吵吵吵嚷嚷,哭哭啼啼。窦尔敦近前一看,只见几个衙役打扮的人正拉着一个姑娘往村外走,姑娘拼命挣扎,怎么也挣脱不开,一对老夫妇在后面着,苦苦哀求留下人。一打听,原来官府收税,这家拿不出,衙役们就抢人抵税,让他家的姑娘卖身到官府。窦尔敦一见,不由大怒,他最容不得官府欺压百姓的事,更况在这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于是拨开人群,走到衙役面前喝道:“光天化日,强抢民女,放下!”儿个衙役一见来了挡道的,狠声狠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窦尔敦说:“我管定了,要钱说钱,把人放下!”一个衙役冷笑着说:“人放下好说,拿钱来?三十吊!”说着,把手伸到窦尔敦眼前。窦尔敦哪里容得这个,正要发作,忽然看到惊呆了的姑娘和老夫妇,心想:今天先让过他们,回头再算账!于是掏出三十吊钱,扔到衙役手中。周围的人嚷道:“不对,不对!只有十五吊。”窦尔敦也不理众人,冲着衙役说:“多余的,给狗官买棺材去吧。”这个衙役一听大怒,就想动手,旁边一个人拉了他一下,说:“走吧。”于是几个人悻悻地出了村子。一家三口见窦尔敦救了命,磕头拜谢不止。窦尔敦哈哈一笑,扶起三人,也不停留,径直向留古寺走去。

再说那几个衙役走到村外,见四周无人,那人就说了:“你拉着我干什么?你不拉,看我今天不揍扁了他!”拉他那人说:“老弟,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窦尔敦。”“什么?窦尔敦?”几个人都不由得摸了一下脑袋,心想:“好悬!”这个人又说:“咱们打又打不过他,不是白吃亏吗?县太爷不是一直想抓他而又抓不到吗?咱们跟住他,看他今晚住在哪里,然后去报告县太爷,一旦抓住窦尔敦,咱们不就是奇功一件吗?”众人—听都说:“好,好!既解了恨,又立了功,真是一举两得!”于是几个人悄悄地跟上了窦尔敦。

窦尔敦全然不觉,经这么一耽搁,到留古寺时已近天黑,找了家店铺,吃点饭便睡下了。哪知到了半夜,几个衙役引来大队人马,围住这家店铺。他仗着艺高胆大,不慌不忙,收拾好,跳出去和官兵大战起来。但他毕竟是人单势孤,身负重伤,想杀退官兵是不可能了,只好无奈杀出重围,向村外跑去,官兵紧紧追赶。窦尔敦不敢走大道,一出村就顺庄稼地往南走,跑到李合家的玉米地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子昏了过去。官兵顺大道追了一阵,不见人影,又在地里搜索一番,没有找见,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窦尔敦没想到被李合给救了。

昏迷了一天后,窦尔敦苏醒过来,知道被人救下了,见李合在旁,想下炕拜谢,却弹不得。李合一见,忙拦住,让他不要动,好好歇着。说完走出去,让老伴做点饭端进来。

在李合一家的精心照料下,半个多月后,窦尔敦的伤完全好了,和这一家人结下了深的感情。但是他一直没说自己是窦尔敦,李合一家也不多问。

这天,窦尔敦看看身体完全复原了,就起了离去的念头。晚饭后,李合陪窦尔敦在屋里闲聊。窦尔敦一下子跪在李合面前。李合大惊,赶紧拉起了他。窦尔敦说:“大哥,这么多天,我一直瞒着你,我就是官府捉拿的窦尔敦。”李合一听,哈哈大笑,说:“兄弟,你不说我也知道了,村里都哄嚷遍了,说官兵在留古寺包围了窦尔敦,窦尔敦受伤死了,可又说没见着尸首。大哥,我再傻,也知道你是窦尔敦了。”窦尔敦听了也笑起来。李合又说:“大哥,我有个想法。不知你同意不同意?”窦尔敦忙问:“什么事?”李合道:“大哥,我就喜欢你这种人,我想咱们拜个把兄弟怎么样?我可是高攀了。”窦尔敦赶忙说:“救命之恩不能报答,大哥你这是说哪儿的话了!”于是两个人焚香磕头,结拜了兄弟,李合年长为兄,窦尔敦为弟。

第二天早晨,李合一家为窦尔敦送行。临别前,窦尔敦摘下一直挂在身上的腰刀,双手呈在李合面前说:“大哥,我走了,没什么送给你,只有这口刀是师傅传给的,一直在我身边,今天留给你,见了它如同见到小弟,有事去找我。”李合含泪收下。窦尔敦向一家人拱拱手,大踏步地上了路。

从此,这口刀成了李家的传家宝,据说现在仍留在李家后代手中。

选自《河间文化艺术志》卷五:“民间传说、故事选录”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名著 窦窦尔敦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