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喜欢吃什么东西,泥鳅喜欢吃什么

2024-04-17 01:27:46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野生的泥鳅主要夜间觅食,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人工饲养的泥鳅主要喂食颗粒饲料。如富含腐殖质的底层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含植物纤维、淀粉类较多的食物,最喜欢的是动物性饵料,生长旺季

泥鳅喜欢吃什么

1

野生的泥鳅主要夜间觅食,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人工饲养的泥鳅主要喂食颗粒饲料。如富含腐殖质的底层物质,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含植物纤维、淀粉类较多的食物,最喜欢的是动物性饵料,生长旺季,动物性饲料占4成以上,以利泥鳅生长。

只能涨水时才能钓到,口感很好,还很漂亮,这种泥鳅见过么

2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人多,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能吃饱,然后是怎么才能吃好,所以有人戏言,中国的历史,就是吃的历史,尤其是在体型个性、怪异,外表凶狠,看上去都怎么都不应该下嘴的动物,居然都能被我们拾掇成不错的美食;

可能国人是出了名的乐观主义,所有体型或怪异、或凶残的动物被做成食物之后,往往都会伴随着一个个民间故事,如醉蟹的由来,就源自于《白蛇传》,如泥鳅钻豆腐,就来源于《三国演义》,撇开这些文艺附加值,味道确实不错;

这些传说,可能和当事人全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多少代表着民间的一种愿景取向,比如泥鳅钻豆腐这道菜,雅名叫做汉宫藏娇,又有个别名,叫做玉函泥,而在河北等地,也管这道菜叫做貂蝉豆腐,名字的由来,取自《三国演义》,泥鳅就代表着董卓,老奸巨猾,但是被王允进献的貂蝉搞得五迷三道,最后还是命丧凤仪亭,而民间“吃豆腐”的说法,就是取自这道菜,豆腐代表着忍辱负重的貂蝉,虽失小节,但大义无缺。

这道菜中的泥鳅,往往用新鲜的泥鳅,饿上三到五天之后,才会拿来烹饪,但是要说味道最美,口感最好的,那莫过红尾副鳅,但是红尾副鳅,却又不像普通泥鳅一样,到处可见,野外可得,人工养殖也不少,而红尾副鳅,只有在野外流域涨水的时候才能钓到,所以,尽管味美,但是除了老饕或者垂钓老鸟,普通人还真是缘悭一面,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红尾副鳅呢?

红尾副鳅,号称最美的泥鳅

红尾副鳅,属鱼类,鳅科,在我国的南方流域,如寒江、堵河、沿渡河、金沙江、南盘江、渭河等流域,都有相当数目的存量;体长比较小,普遍在10~17厘米左右,喜欢在流水冲刷的石穴、石缝中生存栖息,几乎不存于静态水域,山区内的水域中最多,但是钓鱼人往往只能在洪水、涨水时,才能在普通水域钓到。

红尾副鳅对水质需求十分苛刻,水质偏酸、微生物含量略超标、淤泥过多的水域,基本上都不能存活,而且厌阳、喜阴,就算是发洪水、涨水时,往往在白天也很难钓法,而其主要以水域中的昆虫幼虫、卵为主食,个体虽小,但是肉质鲜嫩,外形非常艳丽,被钓鱼人戏言为最美丽的泥鳅,近些年已经可以进行人工驯养。

怎么才能钓到红尾副鳅

任何目标鱼,只要我们想钓,就一定能钓上,但是我们在下杆之前,必须要搞明白这三点:

目标鱼的习性目标鱼的食性用什么样的钓组红尾副鳅的栖息地点

红尾副鳅对水质要求苛刻,山涧、溪流,等水流湍急的水系,因为多石缝、少泥,水流湍急,所以水质相对洁净,而且山涧溪流石穴、石缝多,所以我们多在水域洄湾、蜿蜒的内凹出做钓;

而平素里,红尾副鳅对光线很敏感,所以要么在夜间出钓,要买在阴天出钓,而打窝效果好,往往红尾副鳅会聚在遮阴的区域,而且是成群聚集,简单点来说,水流急、但又不是很深,石缝多、泥沙少的洄湾中心区域,或者遮阳效果明显的区域,都是好钓点。

红尾副鳅的食性

红尾副鳅喜食水域的昆虫幼虫、卵,但是,在红尾副鳅存量大的水域中,最受红尾副鳅喜食的,则是一种叫石蚕的昆虫,石蚕的学名叫做石蚕蛾,因为其幼虫为水栖,所以成虫会在溪流、山涧中吐丝成巢,将虫蛹产到巢中,这种破蛹的幼虫,被称为石蚕,对红尾副鳅有堪称致命的诱惑力。

用什么样的钓组最适合

红尾副鳅的分布很广,所以在各地都有一些颇具特色的钓法,,但是大体上来说,思路相差不大,都是采用石蚕做钓饵,大坨石块在前,鱼钩在后,因为水流比较急,替代铅坠的鹅卵石会沉底,然后坨石沉底,能冲刷挂着石蚕的鱼钩浮底,红尾副鳅会追食石蚕,然后伺机起竿。

而我们现在则用小矶竿,用铅坠在后,串钩和线组略绷紧,然后矶竿斜插地面,和地面呈60度夹角,因为铅坠锚住了钓组,线组略为紧绷,一旦有鱼给口,会轻微的拉动竿稍,也就所谓的抖尖子,这个时候顺势收线,往往都能中鱼。

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几个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1、不建议用铅坠,而是用河边的鹅卵石代替铅坠;

因为红尾副鳅喜欢生活的水域水底,多石缝、石穴、石块,采用铅坠,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都会导致铅坠挂底,而直接用河边的鹅卵石代替铅坠,既能起到抛竿配重的作用,鹅卵石锚在水底,也不会挂底;

2、可以使用单钩,也可以串钩,但是子线距离不宜太长

理由同上,如果铅坠到单钩,或者串钩子线的间距太长,很容易导致鱼钩锚在石缝、石穴上,起竿的时候很容易挂底,而我们建议的长度,也就是6~8厘米,最长不要超过10~12厘米最佳,这样不会挂底。

3、不建议采用歪嘴、带倒刺、小号鱼钩

红尾副鳅的嘴张的并不大,但也不算小,而且既然带了一个鳅字,生理结构和泥鳅类似,简单点说,就是直肠子,鱼钩太小,会导致红尾副鳅将鱼钩吞咽的太深,可能把鱼钩拉出来没多久,就死掉了;

而歪嘴钩、带倒刺钩,虽然挂上石蚕之后,石蚕不宜脱钩,但是一旦红尾副鳅中钩之后,很容易把鱼嘴拉烂,而保管不当,可能没等把鱼提回家,鱼就死完了。

那么建议使用0.8~1号的新关东,亦或者是6~8号的伊豆,前者钩门宽且直,石蚕不宜脱落;后者钩柄较长,一旦红尾副鳅吞钩,就不能轻易吐出鱼钩,但这两种鱼钩都没倒刺,对中钩的红尾副鳅,伤害最小。

总结语:

钓上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目前纯野生的红尾副鳅,市面售价120~150元/斤,人工养殖的价格要低一些(关键是野生的很难买到);而因为红尾副鳅生活在水质洁净的水域,且生活在活水水域,所以体内杂质极少,经打出巧手调配,更是美味绝伦;

而用其做出的貂蝉豆腐,鲜美中带着辣味,汤汁中既有豆腐的醇美,也有泥鳅的鲜嫩,但又毫无泥鳅的土腥气,尤为关键的,是这道菜是一道活菜,泥鳅受热,钻入到冰冷的豆腐中,此菜不仅美味,更有极佳的观赏的价值,更是值得称道的,则是这道菜,营养丰富,堪称食补的典范;

对钓鱼人来说,既能享受到钓之乐,还能享受到鱼之乐,这简直就是幸福可以双倍的事情,而这种美味又好看的泥鳅,就是用来饲养,作为观赏鱼,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但是唯一的问题,就是这鱼,真的不好钓。

泥鳅习性以及养殖技术

3

泥鳅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野生资源的日趋枯竭和名特优水产品养殖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泥鳅以食性杂、饲料来源广泛、病害较少、易于养殖、成本较低,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户们的青睐,泥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泥鳅的特性泥鳅为底层鱼类,常在江河、湖泊、池塘、沟渠浅水处的底层穿梭索饵或静止于水底,喜中性或稍酸性泥土,生长、成熟的最适宜水温为25~27℃。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幼体、摇蚊幼虫、水蚯蚓),也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有机碎屑和小杂鱼,喜食商品饲料。

2、泥鳅的养殖技术养殖池建造与幼苗放养泥鳅养殖池不宜太大,建造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养殖池1个,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另需在养殖池的排水口、侧壁做好防逃设施,以防泥鳅外逃。鱼种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彻底的消毒并施肥,培养浮游饵料生物供鱼种下池后食用,放养4~5厘米的幼苗,密度为每平方米60尾。

3、投饲管理泥鳅多在晚间摄食,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故应以晚上投食为主。且在每个养殖池设饵料台两个,驯化泥鳅集中摄食。投饵次数以当时情况为准,水温在15~20℃时每天1次,在25~30℃时每天早晚各1次,超过30℃时每天1次。投饵量一般以投喂的饵料1小时内能吃完为最好。泥鳅具有贪食的天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务必警惕过量投饵,秋天水温在15℃以下时应停止投饵。

4、日常管理首先,确定专管人员。俗话说:“三分养,七分管。”养殖池要有专人负责放养、投饵、施肥和防病管理工作。其次,改善水体环境。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水质,及时采取培肥、加水换水和增氧等措施。再次,加强日常管理,每天早晨要巡塘,并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等情况,如发现死鱼要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泥鳅的病害防治一、细菌病的防治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等,此外还有农药中毒及其他生物敌害。尤其以水霉病和赤鳍病为主,其症状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脱落,呈灰白色,肌肉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出现血斑,并逐渐变成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食盐水浸洗消毒,或用1%磺胺剂水溶液给泥鳅浸洗15分钟,养殖过程中,每隔20天用鱼用泼洒剂泼洒1次(浓度为1毫克/升),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二、寄生虫病的防治车轮虫病寄生于鱼类的鳃或体表,患病鱼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寄生虫密布鱼体,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塘,发病时,用晶体敌百虫以每立方米0.7克的用量全池泼洒。

6、捕捞方法经过8~10个月的饲养,泥鳅个体长至13~18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通常每667平方米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捕捞方法:一般采用冲水捕捞和干池捕捉。一、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鱼网,从进水口放水(因为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会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捕获泥鳅。二、干池捕捉当秋季水温降低到15℃以下时,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中,可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在池底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从而进行人工捕捉。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泥鳅 吃什么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