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周朝怎样灭亡

2024-04-02 21:56:10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周王朝灭亡原因: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2、周厉王横征暴敛,剥削劳动人民;传至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失去了对他的信任;3、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

周王朝是如何灭亡的

1

周王朝灭亡原因:

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厉王横征暴敛,剥削劳动人民;传至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3、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

4、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

5、分封制使得周天子的权力架空,周平王东迁后沦为傀儡;

6、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西周末年,周平王姬宜臼从镐京东迁洛邑后,史称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王朝共传30代37王,约为791年。

曾经强大的西周,为什么最终会走向衰落?背后隐藏了怎样的真相?

2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从周王室衰微,到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为止,这一时期高潮迭起,旧有的传统被推翻,几百年的跌宕起伏,英雄辈出,春秋五霸依次登场。

曾经强大的西周,为什么最终会走向衰落?有人说是红颜祸水,一个叫褒姒的女人,引出了烽火红诸侯的故事,从而导致西周王朝的崩溃,在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真相。

一、夏商周三代都是因为红颜祸水灭国

妺喜(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的元妃)

末嬉[mò xǐ],有施氏之女,有诗称赞妺喜得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夏桀(夏朝末代君主)帝发的儿子,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

文武双全,迁都于斟鄩。统治期间,荒淫无度,暴虐无道。

商国君主成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和谋划下,陆续灭亡韦国、顾国、昆吾。

鸣条之战,夏桀兵败被俘,放逐于南巢,标志着夏朝覆亡。

数年以后,客死于南朝,谥号为桀。

妺喜一直备受夏桀的喜欢,直到夏桀去岷山之后,岷山战役之后,得到两位美女,一位温婉如玉,一位知书达理,与妹喜完全不一样。

夏桀十分宠爱她们两个美人,渐渐冷淡妹喜。

为报复夏桀的冷落,妺喜成了一名为吴国牟利的间谍,在妺喜的帮助下,伊尹在短时间内受到了夏桀的信任。在两个人的极力配合下,夏桀越来越荒淫无道,夏朝逐渐走向灭亡。

妲己(商纣王的王后)

妲己[dá jǐ],有苏氏部落女,有苏国(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据《国语·晋语》记载:商纣王发动大军攻打有苏氏部落。有苏部落抵挡不住强大的商军进攻,在灭亡和屈膝间,有苏部落首领选择屈膝,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

而《竹书纪年》记载为帝辛九年攻打有苏,娶妲己,《帝王世纪》则记载为:帝辛二年即纳妲己为妻。

“纣王”并不是他真正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的恶谥,意思是“残义损善”,“纣王”应该是“帝辛”。

帝辛性情刚猛,好自用,他血气方刚,孔武有力,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而且能言善辩,还兼通音律,更刚愎自用,于是凭丰沛的国力与自己过剩的精力,大举向东南方发展,征服土地肥沃的人方部族(今淮河流域),从而拓地无算,国威远播。

《国语·卷七晋语一》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

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

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

帝辛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妲己也被杀。

褒姒(周幽王第二任王后)

褒姒 [bāo sì],姒是她的姓,褒国(今陕西汉中)人,周幽王姬宫湦第二任王后,太子姬伯服的生母,周平王姬宜臼的后母。

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献出褒姒乞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

如果说妺喜为报复夏桀的冷落,成为吴国的间谍,使夏桀荒淫无道,夏朝逐渐走向灭亡。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自焚,妲己也被斩首而死。周幽王为博取美人一笑,点烽火台,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二、周幽王为了博取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点燃烽火台,那火要燃烧得多大,才能被周围的诸侯看见。《吕氏春秋》说的是击鼓戏诸侯也不对,因为击鼓是汉代抗击匈奴时采用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现在留下的遗迹也都是汉代的,文献也没有记载,说明击鼓这种传递方式是从汉代开始的,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是编造出来的。

那么历史中的褒姒存在吗?

龙的唾沫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这样一个神话传说故事,在夏朝末年的一天,两条龙降落在朝廷里,龙只说了一句话:我们是褒国的两位君主。

朝廷占卜四次:

每一次,占卜把龙杀掉,卜算不吉利;

第二次,占卜把这个龙请走,卜算不吉利;

第三次,占卜把这个龙留下来,卜算还是不吉利;

最后一次,占卜请龙走,但把龙的唾沫留下来,卜算结果吉利。

于是朝廷书写简书告诉龙,我们请你走,但请你留下你的唾液,龙留下唾液就飞走了。

朝廷就把龙的唾液用一个箱子密封起来,夏朝到西周,几百年过去了,但始终没人敢打开这个箱子。

周厉王(周厉王是周幽王的爷爷)是一个暴君,他要看看箱子里是什么?他打开箱子,箱子里面的龙涎,就是龙的唾沫、唾液流流淌遍地,扫也扫不掉,擦也擦不掉。

忽然一阵风吹过,龙的唾沫、唾液变成了一个鼋,像龟一样的大巨鳖 。

这个大巨鳖朝内廷爬去,当它走到内廷的时候,有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宫女,无意中接触了这个巨鳖,不久后,宫女发现怀孕了,到了西周的周宣王(周宣王和周幽王是父子关系。周宣王是周幽王的父亲)的时候,生下一个女婴。

这个宫女因为接触大巨鳖,害怕不吉利就把生下的女婴扔掉了。

收养褒姒

这时候在民间流传着一首童谣:檿弧箕服 实亡周国。

檿(yǎn )弧箕服,就是用桑木做的弓和箕草做的箭袋。这两个东西很厉害,周就要灭在这两个物件手里。童谣里也没人说是有人拿着这个桑木弓,箕木箭来射杀谁。

周幽王知道了,就派人调查这首童谣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调查的结果是发现有个做小买卖的一对夫妻,他们就卖桑木弓和箕木箭。

这对夫妻听说周幽王要杀他们,就连夜逃跑,在逃跑的路上听见有小孩的哭声,发现被宫女丢弃的那个女婴,这对夫妻就把女婴抱起来,带回家抚养。

这个褒国又是夏分封的的一个国家,这对夫妻是褒国人,姒是夏朝的国姓,夏禹是姒姓,夫妻就给这个小女孩起名叫褒姒。长大成年后,褒姒俨然是一个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大美人。

卖入宫中

周幽王好色,他重用的奸臣虢石父好利,石父知道国君好色、投其所好,到处给它寻找美女。

周幽王以虢石父为上卿,祭公为司徒,尹球为大夫。

石父善谀好利,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国人皆怨。社会矛盾加剧。

据称石父劝幽王登骊山烽火台,命令守兵点燃烽火,以戏诸侯。褒姒开怀大笑,幽王遂以千金赏虢石父。最后导致西周的灭亡。

这个时候有一位大臣叔带提出严正劝说,叔带对周幽王说:现在诸侯藐视周王朝,而西戎要蚕食周王朝,作为国君您不去寻人才,反而到处寻找美人。

周幽王听了以后大怒,说:这么一件小事,够你这么指责吗?就剥夺叔带的爵位、官职,下令赶走叔带。

叔带(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

叔带:嬴姓,赵氏,赵氏始祖造父的七世孙。因周幽王无道,叔带去周入晋,事晋文侯,自此始建赵氏于晋国。

自叔带以下,赵宗益兴,五世而至赵夙。后来赵氏与韩氏、魏氏三分晋国,列为诸侯。

叔带就带着赢姓赵氏家族直奔晋国而去,后来在晋国就出现了赵衰、赵盾、权倾朝野,三家分晋,就分出一个赵国。

在叔带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褒国的国君褒姁站了出来说:这样处理叔带是不对的,叔带提出的意见是对的。

周幽王正在气头上,就把褒姁也一起抓了起来,褒姁被抓后,也很担心,不知道周幽王怎么处理他。

褒姁的儿子为救出父亲就想到一个办法,为周幽王寻找美女。花重金买褒姒献给周幽王。

《诗经》认为西周的灭亡,就是因为这个褒姒,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诗经》里面说的“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褒姒一个弱女子,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她没有背景,没有强大的后盾,卖给周幽王,这种人生际遇,她能开心的笑吗?如果说褒姒最大的过错,就是因为她长得太美了,被视为“红颜祸水”。

历史里到底有没有褒姒这个人

很多历史文献里都记载了褒姒,她是周幽王的第二任王后,从这个角度说,她是确有其人。

关于她的妖魔化的身世以及烽火戏诸侯的结局,围绕红颜祸水祸国,它不是原汁原味的神话,是人们编造出来的。

在这场战争中,是两位新、旧王后之间的战争,褒姒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最后输了。

申后有强大的背景,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缯侯、西戎、犬戎攻打西周,杀死周幽王。

申后,姜姓,生卒年不详,申国国君申侯之女儿,周幽王第一任王后,太子宜臼的母亲。

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

此事激怒申后的父亲申侯,于前771年,勾结犬戎,攻克周朝首都镐京,杀死周幽王。

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没有证据证明褒姒她本人灭了西周

西周从周共王以来,从周共王、周懿王(生性懦弱),周孝王,周夷王、周厉王(是位暴君,不让人讲话,讲话就杀人)、周宣王(刚愎自用),传到周幽王(好色、重用奸臣),周厉王,在此期间周王朝无力抗击西戎,一代不如一代,褒姒就是稻草上一片小叶子,真正使西周灭亡,还是人为的作用。

《史记 周本纪》记载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虢石父专门讨好人,见缝插针,周幽王好色,为周幽王广寻美人。周幽王重用奸佞之臣,无心朝政,西周灭亡是必然的。

周幽王在宠爱褒姒的时候,把他的王后申后废掉,同时也废掉了申后的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申王后的父亲申侯知道女儿和外孙被废掉,申侯联合了缯国、西戎、犬戎部落一起攻打周幽王。

为什么西戎、犬族部落要攻打西周?是因为他们要抢西周的财富、粮食、衣服、布匹等这些生活用品。

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攻打西周、周幽王逃到骊山下,申侯的人也追到骊山,杀死周幽王,西戎抢走了褒姒。

申侯联合了缯国、西戎、犬戎部落一起攻打周幽王的时候,别的诸侯都没来救周幽王,但秦襄公(西陲大夫)赶来了。等他赶到时,虽然拼死厮杀,但是周幽王已经死了,秦襄公虽然对周幽王忠心耿耿,但却没能挽回周幽王的性命。

周幽王死后,西周灭亡,东周出现,那么秦襄公又立了什么功劳,从而被封为诸侯?

申侯联合犬戎攻打西周,这种行为是叛国,犯上作乱,大逆无道的,但当时的诸侯谁也没有站出来。《左子箧》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大的诸侯国不敢派兵与申侯对抗,小的诸侯们根本就不敢说。有两个原因,一是申侯的外孙宜臼是下任国君,申侯没有受到任何讨伐和非议,因为他立了东周的第一个王周平王,各诸侯国巴结还来不及;二是申侯联合犬戎成功地杀死了周幽王。

当时还仅是西陲大夫的秦襄公,又是怎样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混乱的时局下,忠心耿耿地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得以建立泰国的呢?

三、秦襄公(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

秦襄公,嬴姓,赵氏,秦庄公次子,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秦襄公在位不长,最成功的事情就是使秦赢成为了一个国家,提高诸侯的地位,秦襄公是第一代国君,也是秦国的开国元勋开国国君。

秦庄公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太子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

犬戎部落占领了周国的发祥地,岐山、丰水。周平王决定东迁洛邑,也就是洛阳(在周成王的时候就预备的另一个都城)。

公元前771年,西周结束,东周开始了。

秦襄公自告奋勇,亲自带着军队护送周平王。在东迁路上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应对那些前来骚扰的、前来厮杀的戎族部落。

秦襄公的忠诚感动了周平王,周平王和秦襄公立誓,只要秦襄公赶走了那些戎族部落占领的城池,这些城池就归秦襄公所有。

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由于秦襄公急于求成,急于收回被占领的土地成为自己的领地,所以在战斗中不幸阵亡了。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秦襄公从到成为诸侯是必然还是偶然,从秦非子到秦襄公,经过六代秦君与西戎浴血奋战,早已经成为西周抗击西戎的主力军,秦襄公一跃成为一方诸侯,但秦国的实力还很弱小。

秦文公(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秦文公,嬴姓,赵氏,秦襄公之子 ,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

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秦文公的功劳在秦襄公之上。

秦文公吸取秦襄公的教训,继承国君之位后,三年之内,秦文公没有马上攻打西戎,他在考虑如何使被占领的土地成为自己的领地。

三年之后,他带领带了七百人以打猎的名义来到汧水、渭水的交汇处,这里是老祖宗秦非子当年为周孝王养马的地方。

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周孝王时期,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小儿子非子,居于犬丘(今甘肃省礼县红河、盐官一带),善养马。犬丘人将其事告诉周孝王,孝王召见非子,让其在渭水之地为周王室养马。

非子精心牧养,繁殖甚多,孝王大喜,欲废大骆嫡子成,让非子做继承人,遭到成的外祖父申侯坚决反对。

他感慨地说:当时周王把这个地方封给我们的老祖宗,秦非子,让我们在这里建立城邑,这么多年过去,我回来了。看着祖宗第一次受封的土地,他感慨万端,虽然这里周围到处是西戎的各个部落,山头林立,不适合居住。但作为一位君主他敢把自己的国家放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他要在这里建立都城。

虽然周围的西戎部落很多,但没有统一的号令,各部落也不会一起进攻。

他把领地的臣民陆续地迁到这里,在这里繁殖军马,训练士兵(勇猛)作战。

有了这样一支队伍,秦文公终于向西戎各个部落,逐个发起了进攻的号角。

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750年),秦文公派兵攻打西戎,西戎兵败逃走。于是,秦文公收集周朝的遗民归自己所有,地盘扩展到岐山(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天子。

秦文公执政五十年,使秦国成为一个有规模的国家。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

感谢观看,欢迎评论。

周王朝的起源和灭亡

3

此文谨对西周王朝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方便读者朋友们对其有一个宏观上的了解。原创不易,希望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

一,起源

西周的先祖据说是黄帝的玄孙后稷。父亲:帝喾(高辛氏),祖父蟜极,曾祖玄嚣,高祖黄帝。生母:姜嫄(有邰氏之女,帝喾元妃)。同时有个异母兄弟叫尧,没错就是禅位的那个。还有个弟弟叫契,商朝的始祖。还有个异母妹妹叫嫦娥(母亲嫦仪),他还有个远方侄曾孙, 叫大禹, 夏朝的建立者。

说来说去 ,夏商周祖上都是一家子。

黄帝部落据说发源于姬水河畔, 因此得名姬姓,而炎帝部落发源于姜水河畔,因此炎帝姓姜。根据考证,姬水和姜水,大概是今天的陕西武功县的漆水河和清姜河。我按照今天的地名搜索了下两地的距离, 大概也就是一百公里, 步行需要一天一夜。难怪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会发生冲突。打过去半天就到了, 也理解了传说里把炎帝和黄帝编排为同父异母(少典之子)的兄弟,本质上。

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本质上, 就是一个爹(少典)生了两个儿子(炎帝黄帝), 长大以后迁移出去成家立业,大哥搬家到了姬水, 二哥搬家到姜水,并各自以姬和姜为姓, 各自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后来随着势力的扩大, 不得不 爆发了冲突, 大哥把二哥打服以后考虑到毕竟是亲兄弟, 于是两兄弟干脆合伙一起过日子。

这一合伙不要紧, 合伙成了中华始祖。

直线部分大概和渭水重合,两条河流属于渭水之流△

后稷的封地在邰,我们姑且称之为邰国。在今天的杨凌区和武功县一带。我在搜索姬水的时候, 发现旁边不仅有后稷文化广场, 还有以后稷之母姜嫄命名的地方。所以后稷的封地大概是和黄帝部落早期生活的地方重合的。

在夏朝末年, 随着夏朝势力的衰落, 陕西西北一带的戎族不断内侵,同为夏朝贵族的周人首领公刘带领大家离开故地,迁移到了一个叫豳的地方, 建立了古豳国。三百多年后, 再次由于西戎的侵扰, 在公刘九世孙古公亶父带领下,迁移到了岐山脚下的周原一带。 这才算是稳定下来。

古公亶父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周人经过近千年的颠沛流离, 在周太王时期, 逐渐安定下来。

封神演义里有个情节, 诸侯崇侯虎向纣王告密说姬昌非议纣王,于是纣王囚禁文王。“西伯姬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崇侯虎就是崇国的首领。唐虞时期因为夏禹之父鲧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周围)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称“崇伯鲧”,在商汤灭夏以后, 想必是因为崇国是夏的附庸 ,迫于商王朝的压力, 崇国迁移到了今天的西安一带。

据说在商王武丁时期, 崇国作为商的方国征讨国周,这导致了西周时期对崇国崇候虎的污名化。所以把原本属于商王武丁时期的崇候虎搬到了纣王这一时期。

不论当时崇国的首领是谁,他毕竟成为了周文王东进的障碍,因此周文王在公元前1050年左右, 出兵讨伐崇国并灭掉了它。然后迁都到崇国的故地,在 沣水河西畔营建了丰京作为新的国都。武王时期,又在沣水河东畔旁边营建了镐京。合称丰镐。后世的镐京, 其实是对这两地的统称。

起源于邰,定居于岐,发家于丰镐△

需要说明的是, 周文王灭崇以后的迁移, 跟先祖的迁移略有不同。我们理解为更多的属于控制区域内部的国度迁移,而非族人迁移。在这一时期,周人的控制范围已经今非昔比,因此也就有了和商王朝叫板的能力。

其实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部落的弱小。一个部落的控制力,可能就是方圆几十公里,其生存能力是非常艰难的 。或许是由于周人是个农业部落的习惯,有着悠久的耕种传统,于游牧部落不同的是,他们对于定居有更迫切的需求, 同样的, 也是因为他们的定居习惯,和在一个地方固定下来的深根细作, 可以使得这个部落有稳定的产出和收获, 从而为周人部落逐步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发家和没落

周文王为武王灭商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不论是人才的准备还是经济基础, 甚至我们可以将, 如果文王姬发如果在多活十年,灭商的工作可能不用等到武王姬发来做。但是他太长寿了, 能坚持到这时已经很不容易了, 据传说他活了96岁。

公元前1056年, 周文王去世, 武王即位, 十年后的公元前1046年,在一众文武大臣的辅佐下,武王率诸侯联军, 在朝歌城郊,击败商王朝匆忙组建的奴隶军队。最终纣王帝辛自焚于鹿台,统治中原地区五百多年的商王朝灭亡。

后稷的后裔最终灭掉了他的异母兄弟契的后裔建立的国家。

周武王去世以后, 成王姬诵立,三监叛乱, 周王朝在周公旦的领导下顺利平叛, 并进一步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拓展到山东一带。平叛以后,周王朝营建东都洛邑,并设立三军, 分驻要地。周王朝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成王死,儿子姬钊立, 成康时期, 四十年不用刑法, 后世谓之“成康之治”。

周康王死后, 儿子姬瑕立,是为周昭王。昭王时期, 东方东夷和南方的淮夷时叛时附,而南方的楚国,其先祖鬻熊由于当初辅佐周文王有功,其曾孙在周成王时赐子爵, 封在楚国。楚国立国初期,国力弱小不堪,曾经为了祭祀偷盗鄀国的小牛,为了避免人家来找, 连夜杀掉。(出自典故鄀国盗牛),所以在朝贡方面一直深受周天子鄙视。

另一方面, 由于江汉一带为自商朝以来主要的铜矿资源产地,青铜在当时是国家战略资源。周王朝又在这一带先后设置了鄂国,曾国等加以保护。而逐渐壮大的楚国同样需要铜矿资源。因此到了周昭王时期, 楚国以及周边的部落相继开始作乱。

这大概是第一个得国于周天子而和周天子作对的诸侯。

在周昭王时期, 经过百余年的经营, 楚国已经逐渐强大。为了平定楚国的侵扰,周昭王决定南征楚国。

从昭王十六年开始,周昭王亲率大军,以曾国鄂国为先锋,南征虎方、荆楚、扬粤等地,经由唐(今随州)、厉、曾、夔(今秭归),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但是或许是由于战利品太多, 在返回途中, 经过汉水的时候, 据说是由于俘获的青铜器太多, 压垮了桥梁,导致昭王坠入河中,不幸溺死。这就是所谓的“昭王南征而不复”。

“昭王南征而不复”△

这场战役不仅导致周昭王身亡, 更是导致了守卫镐京的禁卫军——宗周六师全军覆没。周王朝从此开始由盛转衰。

其子周穆王姬满即位以后, 继续延续父亲的政策, 西征西戎,南征荆楚,东征淮夷,时年徐国叛乱, 周穆王在齐鲁两国的配合下,率军东征,得胜归朝。尽管在周昭王和周穆王的东征西讨下,周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张。 。

总体来说,周王朝 低下的生产力不足以支撑王朝的持续扩张。正如我们之前在讲井田制的时候提到的, 国人跟随天子出征, 需要自备武器装备, 自带粮草,而战利品只能归于贵族,那么当职业军队宗周六师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 作为参战主力——平民,则只能首当其中, 并且随着战争的持续, 大量的国人, 或死于战争, 或经济破产,大量的土地由于失去劳动力而陷入荒芜。王朝的根基就在一次次战争中不断被掏空。

周穆王死后,其子姬繄扈即位, 是为周共王,这位天子在位的时候, 国库已经被掏空, 周共王不得不将王室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继续分封给诸侯和卿大夫,导致王室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 收入也就越来越少。为了补充国库,周共王改变土地国有的政策,允许土地交易,并对贵族私自开发的土地征税,以补充国库开支。

这是西周王朝首次允许土地私有化,也是井田制逐渐崩溃的一个具体表现。

周共王去世以后, 儿子姬囏即位,是周懿王, 周懿王即位以后, 国力进一步衰落。成康昭穆时期,边境戎狄一直被压制,而周懿王即位后,他们不断侵犯西周,甚至数次抵达京畿所在,证明此时西周国力衰落的很厉害。

在西方犬戎部落不断的骚扰下, 周懿王做了一个惹怒宗族的事情, 即,迁都犬丘。王朝的衰落必然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统治集团内部对懿王国政心存不满,为周孝王成功登上王位准备了条件,尤其是由于懿王无能,放弃故都镐京,对于周王朝统治阶级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其利益和尊严都受到了严重损害。而周懿王的太子姬燮软弱无能,不能在危难之时重振周朝。

因此,在周懿王去世以后,我们惊奇的看到宗法制的维护者第一次成了他的破坏者。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周懿王去世以后 应该由太子姬燮即位,但或许是周王室统治集团觉得王朝不能再交给一个软弱无能的人去败坏,也或许是姬辟方经营有方,深得民心。最终在周懿王去世以后, 由叔父姬辟方登上王位, 史称周孝王。

姬辟方是周穆王姬满的庶子,是周共王的弟弟, 周懿王的叔父。意思是叔爷夺了侄孙的王位。

周孝王在位期间, 不忘西戎兵临城下之耻,于是命令申国率军出击。申候国君有个女儿嫁给了一个叫大骆的人, 剩下儿子叫成。大骆是替商朝镇守西陲的中潏的后裔,可能在边陲颇有威信。同时在犬丘有封地,大骆还有个儿子非子,由于善于养马, 被周孝王留在身边养马。申候担心非子日后回来继承大骆的封号,因此给周孝王一同劝说,大意是大王如果能保证让外孙成继承大骆的封号, 他就可以统帅两家的力量,去搞定西戎,使边境永固。

周王朝梦魇一样的存在△

周孝王一听倒也乐意, 毕竟不用出兵。于是答应下来。于是申候果然和西戎达成调解,同意握手言和。

只是申候和周孝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日后的非子, 因为养马有功, 被封在秦邑,非子的第六代后人秦襄公,又因为在犬戎攻破镐京之战中,拥立周平王有功, 被封为诸侯, 是为秦国的祖先。这个养马的家奴,其家族最终成为周王室的掘墓人, 并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周孝王一生大概就是为了秦国的出现而存在的。虽然雄心壮志,但毕竟年事已高。历史给他的时间不足以让他振兴周王朝。

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 尽管在他这一代出现了特例,但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是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出现的结果, 他去世以后, 周王朝又恢复了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或许我们可以理解, 周孝王的即位,是为了拯救大厦将倾,类似于周公摄政, 亦或是后来的共和执政。毕竟, 在周孝王主政期间, 故太子姬燮并没有想后来的诸侯一样被杀, 并且在他死后, 继承人又和平的回到了周懿王这一直系。

或许正是由于周王朝早期的这种优良传统,使得周王朝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避免了王位争夺。

而周孝王的谥号, 大概是对他在位期间贡献的最好总结。

姬燮即位,史称周夷王,这位天子在位基本没干什么好事,甚至在纪国的谗言下烹杀了齐国国君齐哀公,姜尚要是知道了怕是要掀棺材板。

但是他有个很有名的儿子, 周厉王姬胡。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周厉王姬胡专山林之利,禁止国人议论, 搞出国人暴动, 最终客死异乡。

周厉王死后, 儿子姬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周宣王封了自己的幺弟姬友为郑国国君,郑国始立。但是他也想不到, 郑国会成为孙子平王迁都洛邑以后, 第一个跟周王朝叫板的诸侯国。也正是这个诸侯国, 将周天子的威严破坏的一落千丈。

周宣王文治武功,一度搞出宣王中兴的局面, 但是西周时期的生产力, 在这一时期仍然没有获得太大的突破。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 休养生息会为战争提供物质支持, 而战争会破坏生产秩序。所以持续的战争必然会让国家再度衰落下去。而周宣王正是这样一位君主。

无休止的战争以及后期战争的失败,使得周王朝的中兴成为昙花一现。

至于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实在没什么可将, 他十三岁即位,还是个懵懂的少年,青春期时期得到了美少女褒姒,叛逆期叠加性自由,对母后的话必然是反着听,面对后宫佳丽, 对正宫王后自然是将一个渣男的嘴脸表露无疑。难怪为做出想要诛杀嫡子姬宜臼的行为。

与其说他昏庸无道, 倒不如说他年幼无知。正是这种年幼无知,导致镐京被攻破, 平王东迁, 从而导致宗周故地, 尽皆落于他们之手。

平王东迁洛邑以后, 鉴于镐京在西,洛邑在东, 后世史学家将周王朝以此分为西周和东周。但实际上,西迁以后的东周, 随着诸侯势力的壮大,已经沦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甚至不能称之为一个王朝。

整个东周被史学家分为春秋和战国, 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全文完。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王朝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