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早春行讲的什么(早春行小说结局)

2024-04-11 18:37:52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小说早春行讲述了名声好、心地好、武功好、朋友多、用情专一的男主角君夜安与性格胆小、心地善良、天赋异禀且聪慧过人的女主初夏之间的故事。为江湖言情武侠小说题材,其故事线条单一,语言仅仅是通顺简洁。情节发展缺乏跌宕起伏的吸引力,人物个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明显。网

小说早春行讲的什么

1

小说早春行讲述了名声好、心地好、武功好、朋友多、用情专一的男主角君夜安与性格胆小、心地善良、天赋异禀且聪慧过人的女主初夏之间的故事。为江湖言情武侠小说题材,其故事线条单一,语言仅仅是通顺简洁。情节发展缺乏跌宕起伏的吸引力,人物个性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明显。网络小说是依托网络基础平台,由网络作家发表的小说。它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类型。网络小说风格自由,题材不限,发表阅读方式都较为简单,主要体裁以玄幻和言情居多。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王维五古《早春行》

2

王维《早春行》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谁家折杨女,弄春如不及。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香畏风吹散,衣愁露沾湿。

玉闺青门里,日落香车入。

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

忆君长入梦,归晚更生疑。

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注:

涩,叫声不流利。青门,《三辅黄图》:长安东门霸城门,门涂青色,称青门。香车,妇女坐的车,油壁上涂有香料,称为香车。游衍,在野外漫游。

译:

紫色早梅刚刚花开满树,

黄莺叫声还不怎么流利。

折取杨枝的是谁家女儿,

游赏春光怕它匆匆消逝。

碧波如镜爱坐在水边看妆,

见人含羞偏喜欢花边站立。

满身香气生怕被轻风吹散,

锦绣衣衫也怕被小雨沾湿。

侬家住在长安城青门之内,

日落时分乘香车缓缓归去。

游春赏景更增添相思情意,

含悲忍泪走向那彩色车帷。

怀念你你就常进我的梦中,

迟迟不归又令我心里生疑。

叹自已还不如红檐下双燕,

鸟巢中铺着绿草整日双栖。

评:

这是一首闺怨诗,这类作品在王维诗集中不多见,可能是作者早年所作。

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贵族少妇。在万物复苏的早春,她满怀喜悦,出游赏玩春光。大好春光与少妇的青春丽容交相映衬,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爱水”二句,很细腻地表现出她顾影自怜的心理。“香畏”二句为以下的情绪由喜转悲作了铺垫。“游衍”四句,写出少妇的复杂心情:赏春游乐徒增相思之苦,相思之极不免所思入梦。“归晚更生疑”,是写一种不见归来的失望之情。结句归结为少妇羡慕双燕的双宿双栖之乐,感叹自己的年华及长相思的痛苦。

这首诗细致入微地把一位深谙独居之苦的贵族少妇的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明钟惺《唐诗归》卷八评曰:右丞(王维)禅寂人,往往妙于情语。艳情诗,到极深细,极委曲处,非幽静人原不能理会,此右丞所以妙于情诗者也。

附图八幅,王维《早春行》诗意图:

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

爱水看妆坐,羞人映花立。

抗癌“打工作家”黄柳军:“我不能一天没有文学相伴”

3

尽管至今住着父辈盖的泥砖瓦片房,领着低保,但黄柳军认为自己是富者,一个精神上的富者。

黄柳军的人生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高中毕业后,他四处打工,到过江门、深圳、东莞、中山等城市,一边在流水线上劳作,一边从事文学创作。

追逐文学梦的26年里,他先后写下了3000多首诗歌,700多篇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出版2部长篇小说《命途》《为春天抚琴而行》、一本诗集《生命的渡口》。

黄柳军捧着新出版的作品《为春天抚琴而行》,很是欣慰。

2020年,黄柳军被确诊患有肝癌后,依然拿起笔继续创作。他说:“我不能一天没有文学相伴。”

与文学结缘

他游走于各个工作岗位,为温饱而奔波,又在各种经历中汲取着创作的灵感和营养

从打工人一步步成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黄柳军的经历是特别的、励志的。他出生于梅州兴宁市坭陂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困难,读完高中便早早步入社会。

黄柳军从小便喜欢阅读报纸、杂志,高中时就有了想从事文学创作的想法。那时,他的高三语文老师不仅课上得精彩,文章也写得很好,时有小说发表。黄柳军非常钦佩他的才华,自己也暗下决心,要通过文学改变命运。

1997年,黄柳军在兴宁城区给亲戚打工,每天脚踩三轮车到处给人送货。微薄的薪水不足以支撑黄柳军购买大量的书籍,发小家里的文学书籍就成了黄柳军的精神粮仓。

每次借书回来,黄柳军总是如饥似渴,在闲余时间抓紧阅读,路遥的书是他的最爱。“经常看完已是满眼泪水,好像自己就是《人生》里走出来的人物。”黄柳军说,文学给他灰暗的人生指引了方向。

他开始尝试创作。看到别人文章里某个词或某句话打动自己,他赶紧记录下来,再通过想象进行创作。

他常常思考如何写作。他在枕头下放着本子跟笔,有时灵感来了,马上从床上爬起来,拿出纸笔匆忙写下来,却时常因为没来得及开灯,第二天发现自己写的字乱作一团,根本看不清。

黄柳军记忆深刻的是1998年,*社发出征文信息,黄柳军以学习电脑的经历,创作出《电脑给我指明了道路》,荣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海信杯”《电脑改变了我们》征文比赛优秀奖。

这次获奖经历极大鼓舞了黄柳军。此后无论在坐公交车或是吃饭时,黄柳军想的都是如何创作,几近痴狂。

追逐文学梦的过程中,黄柳军不得不面对的是生存难题。高中毕业的他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着最基层的活。他到过江门、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等地,打零工、拉电话线、当学徒、推销糖果、送水、回收废品……他游走于各个工作岗位,为温饱而奔波,又在各种经历中汲取着创作的灵感和营养。

生活虽然艰辛,但黄柳军十分知足。即使在流水线上加班到晚上10时,他依然会抽出时间来,在宿舍完成当天的创作任务。

黄柳军的“疯狂”让同寝室的工友不解,“不就是个打工的,还做啥白日梦呢?”

面对质疑,黄柳军淡然一笑,相较于那些重物质的人来说,他是个异类。他说:“我可以穿打补丁的衣服、吃粗茶淡饭,但却不能一天没有文学相伴。”

与生活为友

纵观黄柳军的作品,真实二字贯穿始终,这也是黄柳军作品打动人心之处

去中山打工前,黄柳军一度想要放弃自己的坚持。彼时的他,“母亲、大哥长期患病在家,自己的生活难以维持”。写的作品也鲜少被采用。

中山给黄柳军的创作带来了转机。在那里,黄柳军认识了一批有着同样志向的文友,鼓励着他继续创作,黄柳军的斗志从而再度被燃起。

为了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命途》的创作,黄柳军每晚加完班回到宿舍,坚持写到晚上12点才睡觉。有时为了完成某个章节,只从街面上买回面包充饥。这般努力的结果是,原本预计4个月完成的《命途》,只用了2个月零四天,而他也瘦了近6斤。

2015年黄柳军如愿加入了中山市作家协会。那一天,黄柳军泪流满面,曾经向父亲许下“要通过文学闯出一条路”的诺言,实现了。而这一天,距离当初,已过去整整20年。黄柳军永远不能忘记的是,几个月后,父亲却不幸病逝。

20多年艰苦创作,黄柳军开始崭露头角。2016年他的第一本书《命途》(长篇小说)顺利出版,同年底,诗集《生命的渡口》也如愿出版。而后,黄柳军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获得文学创作中级职称,获评为中山市百佳异地务工人员,又被中山市作协推荐到中山市文联工作。

在中山市文联的安排下,2018年,黄柳军到了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木源村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尽管工作繁忙,黄柳军依然没有放下创作的笔。他白天忙于扶贫工作,晚上则将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写下50多万字的日记,最长的一篇日记达7000多字,各种会议、培训、考察的材料,他也一一记录、保存,成为日后创作的源泉。

由于各种原因,黄柳军于2020年辞职。回到中山后,他每天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连续奋战了3个多月,终于完成了近70万字的长篇扶贫纪实小说《为春天抚琴而行》初稿,经修改完善后总字数52万字。

小说以木源村为原型,通过一个驻村干部的视角,生动形象讲述了发生在木源村的脱贫故事。

“这些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形象,无须再用其他颜料去着色。”纵观黄柳军的作品,无论是《命途》《生命的渡口》,还是《为春天抚琴而行》,真实二字贯穿始终,这也是黄柳军作品打动人心之处。

黄柳军认为,“对历史负责,是一个作家的光荣使命”。

与病魔作斗争

在文学创作路上,黄柳军像是个苦行僧,尝遍世间所有的苦,却执着于想写出让人倍感力量的文字

出版作品、进入文学圈,正当黄柳军的人生轨迹向上而行之时,命运却跟他开了天大的玩笑:在完成创作长篇纪实小说《为春天抚琴而行》不久,病魔找上了门。

2020年10月19日,黄柳军在去找工作的途中,感觉胸部疼痛得厉害,而后被确诊为肝癌、冠心病。

2021年5月,肝脏介入手术;2021年8月,肝脏介入手术……2022年8月,肝脏介入手术。翻开厚厚的病历本,密密麻麻的文字无声倾诉着黄柳军这两年来所遭受的折磨。

几乎每隔3个月,黄柳军就要住一次医院,化疗时的疼痛几度让他痛不欲生。然而聊起这些经历,他的脸上却十分平静。

“对于生死,我看得很开。”黄柳军讲罢,才察觉声音可能过大,随即将食指放在嘴巴前,“嘘”……他的目光投向母亲的房间。年老多病的母亲至今不知道儿子患癌的事,黄柳军一直瞒着。

原本,黄柳军也不愿告诉外人自己患病的事,直到今年3月,在花光所有积蓄、走投无路之时,黄柳军迫于无奈选择发出求救。

短短几天,梅州、中山以及其他城市的同学、文友就为黄柳军捐款10多万元。“命是他们救的,除了感恩,还是感恩。”黄柳军说,他的报答方法唯有振作精神、坚持创作。

患病的两年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黄柳军就埋头于创作,用不灵活的双手在手机或电脑键盘上一字一顿地敲出字符,先后写下了不少诗歌和60多篇小小说,并发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

“黄柳军抗击癌症的顽强意志和带病创作的坚韧精神特别打动人,这需要强大的内心支撑,此种文学情怀有点悲壮,却反证文学是有力量的。”梅州市客家文学院院长、梅州市作协主席陈柳金如此评价道。

在文学创作路上,黄柳军像是个苦行僧,尝遍世间所有的苦,却执着于想写出让人倍感力量的文字。

作为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患病人士,黄柳军对文学执着的热爱让人动容。他的精神感动了不少人,得知他的心愿是想出版自己的长篇纪实小说《为春天抚琴而行》后,好心人纷纷捐款,有些人只要一本书,却预付了10本、20本书的钱,默默支持着黄柳军。

今年10月,《为春天抚琴而行》顺利出版,眼下正在各大网站、书店上架。“已经了无遗憾了。”黄柳军说,假如他能斗过命运,重获新生,文学创作的笔就永远不会停下。

原标题:

抗癌“打工作家”黄柳军逐梦26载:“我不能一天没有文学相伴”

【来源】*·梅州观察

【*记者】魏丽文

【作者】 魏丽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早春 小说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