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主要指什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24-04-03 10:34:52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

马克思主义主要指什么

1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 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阐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为无产阶级指明了彻底解放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马克思列宁主义,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的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郝贵生:“马克思主义本质”究竟是什么?

2

近日,读到某重要网站一篇评论员文章《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见【附录】)。这个题目非常好。中国***一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旗帜鲜明地写在自己的党纲上,在中国***成立百岁华诞之际,再次重申我们党自成立以来这一最重要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正确的。确实马克思主义行,百年**党史确实证明,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人的“真经”。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任何一个中国***员,都要确确实实“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员和真正的***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形式逻辑中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任何一个科学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有其确定性。在使用某一科学概念时,任何夸大、缩小、歪曲原有概念的科学内容,实质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在逻辑推理中,使用某一科学概念,但自觉不自觉地偷换、歪曲了其科学内涵,由此借助这一概念推论出来的结论也必然是错误的。任何一个搞科学研究的学者都应该熟知形式逻辑这条基本规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社会生活中,一些文章、著作、讲话中偷换概念的错误比比皆是。当今社会生活中,偷换“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现象就经常发生。如前文所说,中国***一百年的奋斗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公开或直接反对、攻击马克思主义,必然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但正因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的历史中,不仅存在直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潮,还存在一种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行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的现象。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逼着它的敌人也装扮成马克思主义者,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

该网站评论员文章《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无疑是正确的。但读完全文,一再重申和强调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核心究竟是什么?文中却丝毫没有直接回答。不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基本的科学内涵,如何让***员和人民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呢?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列宁著作、***著作中论述太多。笔者这里以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也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即《***宣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核心。《***宣言》文字也不长,连七篇《序言》也不过三万字左右。但却系统、全面、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和观点。笔者简要摘录几段论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指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它(指资本主义)首先生产的是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但是,***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总之,***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

“***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或者说共产主义学说(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学说;二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在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学说,是消灭私有制、实现两个决裂的学说;三是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学说。笔者以往研究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本质文章中曾经给马克思主义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斗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开放的发展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创始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二人;二是其基本或核心、实质内容是唯物史观为指导、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斗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三是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所以我们今天谈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当然要学习掌握其全部内容。但其全部内容有核心、实质内容。其全部内容有是由其核心、实质内容派生出来的,如果离开其实质、核心内容,也不可能正确理解掌握其具体内容。问题就是当今社会在一些人讲话、媒体、文件中所讲的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偏离或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核心内容。例如:

例一:《***宣言》其指出的“消灭私有制”、“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的“初心”、“使命”。中国***的成立及其制定的“初心”、“使命”也是依据《***宣言》的初心、使命制定的。党的一大党纲中白纸黑字写道:“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 、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4 、联合第三国际。”从这四条具体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内容完全是《***宣言》中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无产者联合起来等思想的极其简练的概括和表述。固然,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思想包括“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但绝对不能仅仅归结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或者完全等同和取代“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否则就变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唯心史观的观点。

例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但这种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学说有本质不同。马克思1851 年致魏德迈的信中三点内容讲得清清楚楚。作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学会运用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类论述太多了,同时他们也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楷模。列宁说,只讲阶级斗争不讲无产阶级专政的人绝对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在我们官方文件和媒体中“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概念几乎消失殆尽。世人皆知,中国***100年的奋斗史首先是阶级斗争史,这是最基本的客观的历史事实。但是在建党百年纪念活动中,几乎只字不提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阶级斗争史,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是阶级斗争史。***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仍然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等著名论断都是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的结果。它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现状研究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最终标准。从原苏共变质、苏联最终解体,到中国40年来的极其严重的官员腐败现象等,大量确凿无疑的客观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仍然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资本主义复辟危险性等论断的真理性。否定这一论断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这样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看家本领”吗?

例三: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共产主义学说。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概念产生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但这种“共产主义”的哲学依据是唯心主义的人道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之后。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解读了“共产主义”。那么这种“共产主义”用《***宣言》的解读就是“***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再具体化就是“两个决裂”即“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简化说,共产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或者说,消灭私有制、消灭私有观念才是共产主义。这里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任何含糊不清之意。不消灭私有制,不与私有观念彻底决裂,怎么能是“共产主义”呢?“***”就是“共产主义”的党,不讲消灭私有制,不讲与私有观念的决裂,还是“共产主义”的党吗?如果“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就是不讲消灭私有制,不讲与私有观念决裂。反之,在实践中却竭力推进和强化私有化改革,用私有制削弱和取代公有制主体地位,即使名义上存在的“公有制”企业其运行也不遵循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而是遵循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甚至在思想政治领域,把私有化的鼓吹者和化公为私的暴富者树为“改革先锋”。这是为共产主义奋斗吗?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吗?

例四:为什么会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解读,政党的形成不是同阶级社会一同产生的,而是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中开始形成的以从事维护或争夺权力为核心内容的社会组织,由此出现了以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地主阶级政党“托利党”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新兴资产阶级的“辉格党”。同时在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阶级斗争的同时,也出现了无产阶级反对剥削制度的阶级斗争及其政治组织,典型的即英国的“宪章派”及德国的“正义者同盟”。恩格斯参加过“宪章派”,马克思恩格斯参加过“正义者同盟”活动,并在1847年6月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受同盟委托,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即《***宣言》。《***宣言》第二章就“***”的阶级属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途径和手段做了较为深刻的阐发。从政党的产生,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其最根本的属性就是阶级性。这种“***”的阶级性不仅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也是同“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纲领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人有其纯洁性和先进性,但必须在阶级性的基础和前提下讲纯洁性和先进性。讲***人的阶级性也必须讲“消灭私有制”,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字不讲***的阶级性,更不讲“消灭私有制”,如此去讲“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实现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真正“幸福”和解放呢?

中国当今社会偏离、背离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现象太多了,笔者不一一例举了。总之,笔者是举双手赞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这个科学口号的。但关键是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不能空喊“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而必须理直气壮地讲清楚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核心、最基本观点,让***员和人民群众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附录】

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

http://www.qstheory.cn/wp/2021-11/20/c_1128082293.htm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收藏!初学者都应该了解的34个马克思主义经典观点和理论

3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正所谓:“在马言马、在马信马、在马说马”。不知马克思主义都有哪些理论无疑是一大缺憾。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而实现这次哲学思想史伟大革命的关键点,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冋答了人类社会如何产生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客观规律。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一切旧哲学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所谓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独立科学的发展学说致力于对客观物质和人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指导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马克思发展观的诞生,不仅意味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也意味着黑格尔哲学的相形见绌,而且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发展领域成为独树一帜的新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从哲学上阐明发展学说的,把发展提到了宇宙观这样最根本的理论高度;同时又是从广阔的宇宙范围阐明自然界的发展、历史发展和精神世界发展的,把发展扩展到宇宙无所不包的广度;也进一步贯彻了发展的彻底性,为历史的持续发展发掘了无限的深度。这种发展观正如列宁指出的,是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他们依靠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为人类发展构建了新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观上的革命性变革,是与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在哲学观上实现革命性转变相联系的。这种变革的实质,在于将过去一直囿于认识论范围内加以讨论的真理范畴,置于人的存在论、实践论中加以解决。在这种观点看来,真理是一个实践范畴,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人的活动与价值相对应的另一个维度。

马克思zongjiao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zongjiao观为人们提供了认识zongjiao现象、处理zongjiao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这种原则和方法包括人创造zongjiao而非zongjiao创造人的zongjiao发生论、zongjiao苦难是现实困难的表现以及对这种苦难进行抗议的zongjiao反映论、神的本质是人本身模糊和歪曲的反映的zongjiao异化论、zongjiao的消灭依赖于以zongjiao为理论的被歪曲了的现实的消失的zongjiao消亡论。从这些原则和立场出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从历史及现实社会中所拥有的物质基础,所表现的社会关系出发科学理性地理解、看待zongjiao的产生、发展、消亡。马克思主义zongjiao观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看待信神的zongjiao这一问题。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

在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时,马克思第一次把现实性作为其重要方面,明确提出了人的现实性本质,或人的本质的现实性问题。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的含义并不复杂,但是以往的理解却存在着诸多误区,许多人甚至因为这句话从字面上对人的本质作出了比较直接而明确的表述而至今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定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经典定义。

马克思拜物教理论

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包括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其中商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逻辑起点,货币拜物教是拜物教思想的发展阶段,资本拜物教则是拜物教思想的完成形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及《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著作中,都提出了拜物教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之后,在《资本论》这部宏篇巨著中,马克思完成了对拜物教思想的体系性建构,他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揭示,说明了拜物教理论包含了三个不断递进的逻辑层次。

马克思实践交往理论

各门科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交往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一家学说把交往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考察。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人们始终没有找到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钥匙。实践的交往性概念是阐明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理论的关键。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在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生产体系下,劳动者丧失了自由自觉的创造性质成为异化的劳动,反过来支配劳动者。人类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变成了生产活动,人的类本质变成了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拥有变成片面的占有。劳动者自我在对象中丧失,导致自身的异化(自我的否定)。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马克思阐述了私有财产的关系,继而提出了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的,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而且在今天的时代条件下,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发现的其中之一,是马克思《资本论》中三个崭新因素的重要部分。在马克思将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化之前,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做了相关解释和研究,但都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错误,甚至连剩余价值这个概念也没有提出来,只有马克思使剩余价值理论完全正确。因此,只有知道马克思以前的经济学家关于剩余价值的见解,同时明白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贡献,才能正确理论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使全部经济学发生革命”。

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

分工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一种社会活动组织形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备环节,它连接和支撑着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矛盾产生的源泉。分工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总结前人关于分工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从关怀饱受压迫的劳苦大众的角度出发,创立发展了自己的分工理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有机体思想。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首次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他指出:“谁用政治经济学的范畴构筑某种思想体系的大厦,谁就是把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割裂开来,就是把社会的各个环节变成同等数量的依次出现的单个社会。其实,单凭运动、顺序和时间的唯一逻辑公式怎能向我们说明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呢”。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辩证汲取了先前思想家有机体学说的思想养分,是关于社会结构和社会演化图式的高度浓缩。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一个古老性问题,又是一个现代性问题。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历史上的思想家并没有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但是却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形成作了铺垫。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旨趣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

现实生活的生产不只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时包括人自身的生产和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是全面生产。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的生产的全面性,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人的生产摆脱了肉体的直接存在、直接需要的局限性,生产的动力不仅在于肉体的直接需要,而且在于超生物性的社会需要、精神需要等。人的生产的全面性,出自人的本质的全面性,人在生产中,“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后来马克思深化和丰富了《手稿》中提出的“全面生产”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精神生产的论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科学真理性体现在它始终以时代的发展为其哲学实践基础,并从实践中不断汲取理论的精华,从而实现理论的创新。

两个绝不会和两个必然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庄严地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中“两个不可避免”后来被表述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一系列论述,都是在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提出的。因此要明确“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提出的背景,才能进一步了解其内涵外延及辩证关系。从“两个必然”到“两个绝不会”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条件下对于社会形态更替演进思想认识的深化和具体。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依然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依然具有双重性的影响。《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完整系统地将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架构展现给世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jieji斗争理论

jieji斗争理论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问题,是关系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个基础性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它的诞生是国家学说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它公开申明自己的国家学说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也得到广泛传播。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与各种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机会主义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时还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出了重大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透彻地阐明了党的性质、目标、策略等,同时也包含着对政党建设基本规律的探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建立和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过程中,在不断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目标、使命、策略等,创立了丰富的建党学说。它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指明了方向,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解读这一理论的目的就是要运用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

社会形态理论在唯物史观乃至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列宁所说,与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一样,马克思“探明了作为一定生产关系总和的社会经济形态这个概念,探明了这种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而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及更替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是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依据,是共产主义运动依以立足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其最初的理论关注点是西方社会。19世纪50年代,当马克思完成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后,便把研究视野转向东方社会,直至其晚年的《民族学笔记》和《人类学笔记》对东方史前社会的考察。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研究持续了30多年,在此过程中,他剖析了东方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结构,阐释了东方社会的停滞性和东方特有的形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揭露了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社会实施的暴行,探讨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和未来发展道路,在改造资产阶级东方学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特的东方社会理论。东方社会理论的生成经历了东方从属西方的世界历史理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三个阶段的思想构建。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的重大转型,其中包含了对欧洲中心论世界历史理论的修正与发展,以及对东方经济不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特殊道路的实践探索和未来展望。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论是一个多层次、立体交叉的系统结构,即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动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有:人类需要、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阶级关系(革命)或改革。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发展历史的考察,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他们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是一个多元要素影响又相互交错的系统结构。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设置的实践问题。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马克思在《致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专题探讨俄国公社是否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过渡到公社的现代形态的可能性,并十分形象地借用象征古罗马士兵战败受辱的所谓“卡夫丁峡谷”来比喻资本主义这道“轭门”。“卡夫丁峡谷”实际上已成为此后马克思主义语境下探讨东方社会现代发展所须面对的资本主义道路的专门术语。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借用牛顿经典力学中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律为理论模型来表达唯物史观的深刻思想,所运用的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及对角线这些自然科学的概念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观内涵。恩格斯阐述历史合力论思想的文本中,有且只有一处用到力的平行四边形,出现在《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这便是学者认定恩格斯采用物理学中力的平行四边形模型来借喻其历史合力论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将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律运用于人类历史领域,以此来形象地表达历史结果也是由不同的社会力通过不同的方式、途径,最终融合而成的,这个结果就是历史合力。很明显,历史领域的不同的社会力(或分力)虽然也有大小和方向,但却无法用自然科学的计数法来表示,因此恩格斯所说的“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只是个隐喻。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事实、内在矛盾以及对旧唯物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扬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重点关注的是世界历史演变呈现出的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体系形成的标志。自由人联合体是《宣言》全部思想的理论旨归。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考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命运进行深度剖析,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进行开放性的理论建构,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的理论预判,并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的基础上,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对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理论构建,从而勾画了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文明的理想社会形态,为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走向公平正义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虚幻的共同体理论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的冲突根源、社会的发展动力。而虚幻共同体作为一定历史时期内平衡这种矛盾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人的联合体的一种形态,虚幻共同体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个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层面上对虚幻共同体实质的考察与揭示也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全球化思想

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和他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紧密相联的。当今有关全球化思想的论述和著作大多是从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出发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判断其精华和糟粕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来理解全球化、适应全球化和设法驾驭全球化。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西方现代性滋生发展的社会土壤,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植根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从物质生产实践的“原本”出发,继而批判现代性所蕴含的理性、平等、自由等在内的系列“观念副本”,马克思提供了理解“现代性”的基本概念工具和规范基础,并通过革命化的实践参与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伟大历史。

列宁哲学党性问题

列宁党性思想源于哲学的党派斗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创新,是列宁哲学的核心理念。列宁哲学党性思想形成于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历程中,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阐发的,其内涵包括哲学理论具有阶级性、批判唯心主义和捍卫唯物主义、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

列宁灌输理论

列宁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之一。自产生之日起,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迄今为止,仍有不容小觑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下,传统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灌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此,新的建设路径需融合列宁灌输理论的精神内核,契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状,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列宁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

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成败兴衰的重大实践问题。列宁以领导权为中心的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先河,深刻改变了俄国面貌和世界面貌,清晰地勾画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思想轮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印证了列宁领导权实践的历史合理性。

以上是整理出来的34个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具体细节难以展开,如有兴趣想更深入去了解的读者,可以@一下!

WwW.BaiKeZhishi.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