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出自哪(大隐隐于市 什么意思)

2024-04-16 15:47:42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晋代王康琚之《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有能力的人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

大隐隐于市出自哪

1

最早的文献记载则是晋代王康琚之《反招隐诗》: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有能力的人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这是指小隐。真正有能力的人却是匿于市井之中,那里才是藏龙卧虎之地,这是指中隐。只有顶尖的人才会隐身于朝廷之中,他们虽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这才是真正的道家隐者。

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看“遇仕则仕,欲隐则隐”

2

文 / 梦精灵2019

图 / 网络

陶渊明的人格和文学作品,显著的特点就是“与自然同化”,说一句时髦话:陶渊明可算是中国的泰戈尔。在钟嵘《诗品》中,评价陶渊明是“古今隐逸之宗”,陶渊明可谓是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梦精灵2019

历史上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有一天在法信寺讲经,恰巧风吹幡动,两个小沙弥争论不休。一个说风在动,一个说幡在动,慧能法师说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大意是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心在动,心若不动,任他风动、幡动,我自心静。

什么是心静,在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中,我们得到了答案。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了身处世俗的扰乱中,陶渊明是如何坚守内心的平静,就是因为他的心距离世俗的扰乱比较远,所以才体会到了居住的宁静。

陶渊明生在历史上充满了战乱、黑暗、灾荒的东晋时代,处在这样的时代中,如何能够保持自己内心之中的一份平静,这是陶渊明所终身努力的方向,事实证明他也真的做到了。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首诗这样形容陶渊明,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不光是南宋的辛弃疾,感受到了陶渊明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力,直到现在,我们讲起陶渊明,读起他的诗,依然感受的到陶渊明的纯朴生气,灵动而充满生机。历经千百年,他的诗依然有着振奋人心、感动人心的力量。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陶渊明虽死,但依然活着。他死后千百余年来,诗广为传颂,跟他活着时一样。陶渊明活在世上的时候,他的生活都是以真面目示人,毫无遮掩的,再读他的诗,依然感受的到他那种真诚的感情,真诚的思想和真诚的精神。

1.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的陶渊明,内心的平静来自于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之精华。

人生的成功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年轻气盛时,我们都是豪情万丈,想要建立自己的事业和功绩,同时,我们的心也是浮躁的,然则,陶渊明虽然也是激情澎湃的想要建功立业,可这并不妨碍他二十一岁的年纪,已经有了一颗宁静的心。

历史上曾有一幅著名的《虎溪三笑图》,就是讲陶渊明的。他二十一岁时候与慧远大师结缘。在著名的庐山,有一座庙叫东林寺,东林寺有一位中国佛教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高僧-慧远大师。慧远大师在东林寺,有一片很大的水池,养了很多的白莲花,信佛的人就成立了一个社来拜佛,就是白莲社。

当时一个很有名的贵族谢灵运,想加入白莲社,而且还捐献了很多白莲,但是慧远大师不喜欢谢灵运,说这个人心里太杂乱不清静。而陶渊明,虽然没有什么捐献,但是却深得慧远的喜爱。

慧远大师从来不出山。在出山途中有一座桥,桥下有溪流,溪边的山中有老虎,故此溪水就叫虎溪。有一天,陶渊明和朋友一起来拜访慧远法师,因谈话很投机,陶渊明和朋友出山门后,慧远大师依旧与他们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间就走过了虎溪桥。

山上的老虎看到从不过桥的慧远大师,就叫了一声,慧远大师这才发现,他居然史无前例地过了虎溪桥,于是,三人同时大笑,这便成了虎溪三笑图的由来。

所谓,慧眼识英雄,慧远大师对陶渊明的喜爱就是源于他年纪轻轻就内心如此宁静。

从陶渊明的诗来看,他深受儒家、道家、佛家三种思想精华的影响。

如《饮酒诗》,第十六首: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他年少时因没有纷杂烦乱的情绪、没有繁杂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来打扰他,所以可以专心读书,六经就是儒家的经典,我们常说的《诗》、《书》、《礼》、《乐》、《易》、《春秋》都是儒家的经典。

如《归园田居》中有一首诗: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在做官时受到了很多的束缚,就似一只小鸟被长时间的关在樊笼里边,他后来弃官不做,归隐后,回到大自然中,他就像笼中的鸟重新获得了飞翔的自由一样。

陶渊明还有一篇很有名的文章《归去来兮辞》,也表现了他爱好自然的这种天然本性和思想情绪,这都是道家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世间不可有限制,不应有约束,应该返璞归真,顺应自然,所以陶渊明的思想中也包含着道家思想。

除此之外,他还受着佛家思想的影响,《归园田居》中:

人生如幻化,终当归空无。

人生就如幻影,不管是哪种思想影响了他,他都会与自己的思想结合起来,他的内心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定力与持守。

陶渊明的内心宁静就来自于儒家、道家、佛家各种思想中最宝贵的精华的接受与吸收。他不但掌握了那些表面的道理、形式,也真正的把这些思想提炼出最好、最有价值的部分,并为自己所用。就是这些,支撑着陶渊明于乱世中,没有迷乱,没有丢失自己。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都没有一个恒定的自我把持的能力,自己管不住自己,所以常常随波逐流,被世俗引诱。中国诗人里边,内心之中最有持守,最能掌握自己的诗人就是陶渊明。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每个人都要活出人生真正的意义,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就像《士兵突击》中许三多所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这也成为了陶渊明最了不起的地方。

2.淡泊名利,不慕虚华。

著名诗人元好问曾经写过一首《论诗绝句》,他说陶渊明的诗是: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随便的一句话写的都是这样天然,在中国所有的诗人里,做事态度真诚,不雕琢,不修饰,不夸大,不自欺欺人的就是陶渊明。

他的诗是自然的,想的是什么,就很自然的把它流露出来、表现出来,他的精神、感情本身就是活泼泼的,所以才会感动人。

南宋词人辛弃疾,赞美陶渊明是:千载下,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赞扬陶渊明的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最清纯,没有渣滓的,没有混杂着杂质的。

陶渊明之所以了不起,就在于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能够把哲学思想形象化、生活化,而不是空口说道理,用非常生动的诗句展现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比如说,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这里所说的行邮到张掖到幽州,并不是他真正的身体的远游,而是精神的远游,这是一种豁达的精神境界。

处在东晋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满怀如此沉郁深重的感慨与悲哀的陶渊明,他是怎么使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获得了宁静与平衡呢?

① 心灵宁静的原因之一: 从五次出仕到隐逸田园,道家思想使陶渊明成为一代隐逸之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而为人,我们就是要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情,陶渊明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思想,虽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政治的腐败,军阀之间相互杀戮,他的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但是,他运用了道家的思想,寻求到了内心的宁静。

陶渊明五次出仕后,最后还是回到田园去隐居种田了,再也没有再出仕。他的第一次出仕,是因为事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家里面条件艰苦,家贫亲老。八岁死了父亲,家里很穷。第一次出仕,是二十九岁时,做了一个江州的祭酒工作,也就是在祭祀典礼上主持仪式。没多久,他忍受不了做官的束缚,所以就自动辞职回家去了。

之后,陶渊明的每一次出来做官都怀有理想,希望在这样的战乱年代能够为国家的社会安定,安宁做一些贡献,可是每一次都失望了,所以每一次出来的时间都很短暂,然后就辞职不干了。

他不断地在仕与隐之间徘徊,直到第四次出仕时,已经四十一岁了,没多久,他就辞官了。最后一次出仕,也就是第五次出仕,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归去来兮辞》中所描述的,做的是彭泽县令。

在《归去来兮辞》中,他出仕的原因是幼稚盈室,家里面孩子太多,贫穷无以为生,五个儿子,沉重的家庭负担,导致他不得已出来做官,然则,仅仅八十余天,他就辞官回家了。

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说陶渊明是:遇仕则仕,求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陶渊明非常的真诚坦率,他只要做官,就怀抱希望,想着如果能够平定叛乱,使国家有安定的日子,使人民安居乐业,也是一件好事情。正因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把求官、做官看成是丢人的事情。

陶渊明的真诚坦率,还体现在不满意就辞职,从不把隐逸看成是高雅脱俗的事情。

②心灵宁静的原因之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体现出精神的自由。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虽然他是因为家贫才出来做官,但是饥冻虽切为己交病,即使是寒冷饥饿,这都是身体肉体上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如果让他违背自己的思想,只为了吃得饱,穿得暖,免除身体上痛苦,而去做一些在品格上、道德上,理想中都不愿做的事,就会像生了许多病一样的难过,心灵会更加的痛苦。

不仅如此,陶渊明给他的儿子留下一封信《与子俨等疏》,他在信中说:我很对不起你们,由于我不能勉强自己去做违背自己理想和良心的事而牵连了你们,使汝等幼而饥寒,让你们从小就跟随我在饥饿与寒冷中过日子。

读到这里,感觉很痛心,陶渊明在此种情形下,作出辞官归隐的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他除了要忍受寒冷和饥饿以外,其实还要付出体力劳动,还要对孩子们心怀愧疚。即使归隐后 ,劳动有苦有乐,然而他的心灵是宁静的,他这种以苦作乐的精髓就是他的人生追求。

陶渊明不仅写了归园田居,他还写出了著名的《饮酒二十首》,他的饮酒组诗,题目虽是饮酒,却将很多人生的道理寓于其中。

3.陶渊明的归隐不是逃避, 而是一种如何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梁任公《陶渊明年谱》中,对陶渊明的人格定义为:高超冲淡。

首先,陶渊明是极热烈、极有豪气之人。《咏荆轲》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为证,这首诗赞扬了荆轲的英勇行为,可见,陶渊明同样也有这种慷慨激昂大的胸怀。

其次,陶渊明是及其多情之人。《祭程氏妹文》、《与子俨等疏》、《移居》等作品中,均展示了他的缠绵悱恻,温情满满。

最后,他道德心极重。《荣木师》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竟无成,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经验,既不消极悲观,也不任由天命,人是需要在困难中保持觉悟和操守的。

陶渊明总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和他同时代的隐士,常会指责社会的不公,有才能得不到重用,而陶渊明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不是清高,而是真正的喜欢隐士生活。而正是这种态度,使他能够享受当下,所以,他的诗才写的真挚、淳朴、自然、恬淡……

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逸,是尽了多大的努力,才下定决心辞官不做,而人生又有多少选择?又有多少考验?

我们在人生真正的考验之前,又选择了什么,又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呢?当个人利益和正义道德相违背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

陶渊明在不如意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内心,不肯随波逐流,这种思想值得我们后人效法学习。陶渊明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生的豁达,乐观,体会的是他的精神生活。

陶渊明的处事态度告诉我们:即使现实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对眼下的生活一定都不满意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与这个社会和谐相处,如何平和地接纳,如何能够运用自身的能量去改变它,这才是重中之重。

再次读到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和舒展。

古诗词中永不过时的宝宝名,如香醇的清茶,越品滋味越浓

3

名字是我们呈现给他人的一张名片,所以起一个好名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名字的好坏,其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名字要能经得住时间的推敲,也许一个名字第一眼看过去没有那么的惊艳,但是细细品味后却别有一番滋味,这样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的名字才是我需要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些这样的名字,希望大家喜欢。

暖晴

暖晴,出自《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暖晴这个名字在结构上非常协调,而且一眼看过去就能让人温暖无比,所以给宝宝起名“暖晴”听着会无比的暖心,同时也寓意着未来的每一天都能晴空万里,一生平安喜乐,这个名字适合与宋姓等进行搭配。

亦温

亦温,出自《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亦温这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名字,所以给宝宝起名“亦温”寓意着孩子将来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会给别人带来温暖,这个名字适合与韩姓等进行搭配。

星汉

星汉,出自《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就是我们常说的银河,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耐人寻味的名字,尤其是与李姓进行搭配,灿烂的星汉都出自于“李”,这种海纳百川的磅礴气势,绝对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林漠

林漠,出自《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林漠这是一个不漏锋芒的名字,林是众多,漠是融入,林漠是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智慧,所以给宝宝起名“林漠”会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淡然态度,这个名字适合与张姓等进行搭配。

觉初

觉初,出自《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觉初这个名字的用字非常独特,觉为感官动词,入名十分生动灵气,初有第一的意思,所以给宝宝起名“觉初”寓意着宝宝不忘初心,得偿所愿,这个名字可以和梁姓进行搭配,寓意丰富,韵律优美。

潇湘

潇湘,出自《郢门秋怀》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潇,指水深而清,用于名中寓意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所以给宝宝起名“潇湘”寄托父母期冀宝宝成才的希望,也护佑其能够不忘初心,追逐所思所念,这个名字适合与杜姓等进行搭配。

知闲

知闲,出自《初归偶到近村戏书》醉觉乾坤大,闲知日月长。知闲是一个具有书香门第气质的名字,听着就非常的好学上进,所以给宝宝起名“知闲”寄托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希望他在未来能长成一个知识渊博,文学多才的人,这个名字适合与莫姓等进行搭配。

羽铭

羽铭,出自《夜泊水村》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羽铭这是一个既柔且刚的名字,念起来给人温润如玉的感觉,给宝宝起名“羽铭”是希望未来他能有所作为,会被人铭记,被人敬重,这个名字适合与顾姓等进行搭配。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大隐隐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