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指的是中国的什么时期_夏商周的历史是否存在

2024-04-05 09:17:29 综合百科 投稿:口天吴
最佳答案夏商周的历史是存在的。夏朝是中国古代的第1个有记录的朝代,而且从来没有断代。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王朝真实地存在过吗?它的存在有什

夏商周的历史是否存在

1

夏商周的历史是存在的。夏朝是中国古代的第1个有记录的朝代,而且从来没有断代。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王朝真实地存在过吗?它的存在有什么证据?为什么会有人怀疑?

2

在近代以前,人们往往分不清楚传说和历史,在那个时代里,夏王朝的存在是根本不需要质疑的事情。但近代以来,历史学和传统的历史学之间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这种情况之下,夏王朝的存在就成了问题。

顾颉刚先生

近代一方面今文经学兴起之后,起到了思想解放之功,传统典籍构建起来的历史框架轰然崩塌。另一方面从西方传过来的十九世纪的史学,尤其是容克学派的史学讲究实证主义,也对中国传统历史叙事提出了质疑。加上从西方传来的考古学,与这两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更使得中国古人传统的历史叙事遭到了空前的质疑,很多古人以为常识的观念进入当代以后都成了都成了经不起解构的事情。近代的疑古思潮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

疑古思潮的代表性人物顾颉刚先生提出层累地造就中国古史说,应该来说,顾先生的观点还是具有很大的启发性的。对我们今天的人们来说,起到了很大的思想解放之功,让我们知道神话和历史不是一回事,传说和历史也不是一回事。不过,顾先生及其追随者也存在着疑古过甚和疑古过勇的弊端。

画像石中的大禹

具体到题目所问的夏王朝,在疑古思潮最甚的时候,夏商两代都收到了很大的质疑,他们怀疑这两个朝代是否真实的存在过。与此同时,西方的史学界也不承认这两个王朝的存在。这里要说的是,西方史学界和中国史学界一个重要的不同是,西方史学界对考古学的依赖要比我们强。中国史学界更看重的是传世文献。但西方史学界不存在着丰富的传世文献,他们更多依靠考古发现来构建起历史的谱系。所以,大家可能注意到西方人的历史观念之中有探秘情结,而中国人没有。

后来殷墟发现之后,对于殷商王朝的质疑无疾而终。但对夏王朝的质疑并没有停止。不过,在发现了殷墟以后,也激发起人们寻找夏文化遗址的热情。一度有人以为,仰韶文化就是夏文化,有人以为龙山文化是夏文化。49年之后,随着我们国家田野考古事业的展开,人们对考古学寄托了更大的期望。在对夏文化的研究中徐旭生先生的贡献非常重要,他的《1959年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确定了后来夏文化考古的方向。他指出夏文化的探索方向应该是豫西一带地区,后来人们的发现果然是在这一带地区。

到目前为止,作为夏文化探讨对象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地区已经发现上百处。其中,1952年登峰玉村遗址的发现,它与已知的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时代很近而文化类型不同,于是人们就想到它可能是夏文化。这一发现揭开了建国后夏文化探讨的序幕。1956年在郑州发掘了洛达庙遗址,出土文物较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又与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具有共同的文化因素,而相对年代又早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二里岗文化,所以这个遗址发掘后,人们也将其作为探讨夏文化的对象,并将同类型考古文化命名为洛达庙类型文化。

二里头遗址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比洛达庙的规模要大得多,所以人们放弃了洛达庙的命名,而将这类文化命名为二里头文化。总之,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考古发掘中找到了探索中的夏文化,它的上限可以河南龙山文化和山西龙山文化的晚期,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属于夏文化的中晚期。夏朝的存在已经在考古学上得到了确证。

当然,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首先,到现在为止,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属于夏文化的文字资料。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还只能到殷商王朝为止。很多学者认为夏朝应该有文字,比如裘锡圭先生就主张夏王朝有文字。但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现,也许永远无法发现。其次,关于夏文化的时间断代还有争议。到底二里头文化是夏王朝的什么时期?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二里头文化也分为好几期,他们是什么关系?也还有待解决。因而,关于夏文化的质疑从来就没有终止过。最近二里头遗址要建博物馆,本来他们准备申报的是夏都,但是有司慎重起见还是把夏都两个字去掉了。

夏王朝的疆域

对于质疑者的质疑,有可能永远不会找到答案。毕竟考古学是无法绝对复原历史的。而且考古发现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并不能仅仅建立在考古学之上。本来,中国史学的传统就不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之上的。考古学和历史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中国传世文献对历史的构建,并不能被虚化。在传世文献之中,《史记·夏本纪》、《尚书》、《左传》等可靠的文献,以及先秦诸子都记载到了夏王朝的真实存在。就算二里头不是夏文化,就算我们没有发现夏文化的遗址,也不能说夏文化就不存在啊,毕竟没有发现的东西并不等于没有。比如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用考古学来证实大禹治水,但你不能大禹治水就没有发生过。虽然它可能不如传世文献记载的那个样子,但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神话传说。

综上所述,我要告诉你的是,夏王朝的存在不容置疑,是绝对真实的事情。证据就是我们先民古老的历史记忆,这就是我们传世文献中的众多记载。虽然记忆或许会有偏差,但记忆本身是真实可靠的。

夏商周的兴起与灭亡:充满了各种神话传说,留下了无数未解之谜

3
引言:

如果要追溯中国的历史,夏商周三代必定是不可忽视的一段时期。三代前后跨越了1000多年,留些了无数精神、物质财富,也留些了无数未解之谜。每当一座三代遗址被发现,都是一个大新闻,人们十分好奇,三代会发生什么,那个时候的社会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历史又是怎么发展的。本文便用3000多字简单叙述一下三代的兴与亡。

1、 极其神秘的夏王朝:承唐尧虞舜时代,开一段一千多年的奴隶制历史

根据我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是夏王朝。但是事实上,依然存在很多的学者认为夏朝是不存在的,这类学者以外国人偏多。面对这种质疑,研究夏朝的学者没法提供十分准确的证据来证明夏朝的存在,到目前为止,关于夏朝的出土文物少的可怜,且没法判断是属于夏朝时期的。这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简本一直没有发行的原因。但是本篇文章根据中国大部分历史学者的认识来对夏王朝进行简单的陈述,我们陈述的前提是夏王朝是真实存在的。

根据现在历史的认知,现在夏王朝的创立者叫大大禹,而不是原来的启。大鱼父亲是鲧。大禹所在的部落在尧舜禹时期已经是雄踞一方的实力部族。大禹的部落十分擅长治水。到舜的时候,黄河决堤,淹没很多的土地,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亡,于是舜就命令鲧去治水。鲧在治水的时候,采用的是堵的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治水的任务,乃至最后因治水失败被舜诛杀。于是舜又命令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大禹在考察了以往洛河、伊河、济河等河流的治水工作时,提出了另一套的治水方案——疏导法:改堵为疏。这样就顺利的治好了水。大禹不仅方法正确,而且大禹本人也十分勤快,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誉,大腿上的腿毛也因为治水全部脱光了,最终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在这场治水中,他也赢得了许多部族的拥护和爱戴,初步奠定了以后政权的基础。此后经过时代的发展,大禹治水的典故已经被越来越神话,不断被夸大。到达大禹所在的时期,私有制发展势头旺盛,人的私心在慢慢的膨胀。在公有制上的禅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的经济基础了,大禹有了自己的野心。随后大禹不断征伐三苗,并且取得了胜利,大禹的威望在不断的提升。征伐三苗后,大禹在涂山大会各路部落、联盟,各部落酋长向大禹行君臣之礼。这场盛会是夏王朝建立的标志。

夏王朝在初期就经历了相当曲折的发展。大禹死后,启即位,稳固王位后,不恤政事,其后诸子争权。太康夺得王位后,依然恶性不改,最终夏政权被后羿夺取。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少康才最终夺回政权。发展到最后一位王——第十七位王夏桀的时候,最终因为矛盾全面爆发而灭亡。夏桀就他本身来讲,是一位极为完美的君主,力气大、有才能、天资聪颖,然而却十分的残暴,滥杀无辜,饮酒无度,不理朝政,导致很多邦国脱离了他的统治,并与其为敌。最终被东方的强大的部族——商族灭国。夏朝前后共传400多年;竹书纪年的记载夏朝有470余年的历史;孟子说夏朝有500多年的历史。因为这段历史难以考证,也没有十分准确的说法,因此也无法说谁对谁错。

2、 商朝:神话般的诞生了商族的始祖,开启了500多年的长久统治

商朝是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这是确实存在的王朝,有十足证据来证明这个王朝的存在,不像夏朝那样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来证明。商朝的始祖——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相传有一天简狄外出,饿了便吞食了一只玄鸟的蛋,玄鸟也就是燕子,吞食玄鸟的卵之后,简狄便有了身孕,这便生下了契。这完全就是个历史传说故事,没有任何的依据,在那个时候还是母系社会,没法确定自己的生父,所以就有了这种说法,来神化王族的先祖,跟后世皇族神化先祖是一个道理。

契和大禹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当年帮助大禹治水,并且得到了封赏,大禹就将他封于商,这就是商朝的由来。商族随着夏朝的发展而发展,到商的开国者汤以前一共有14代,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冥、王亥、上甲微等等。上甲微传位到第六代时,就是汤。相比夏的日薄西山,商族此时正是势力旺盛,蓬勃发展的时期,成为了东方地区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方国。

商汤为了灭亡夏王朝,夙兴夜寐,扩建都城、招兵买马、训练军队等等,并且得到了伊尹和钟虺的鼎力相助,两人共同辅佐商汤,逐步开展了对夏朝的攻势。灭夏从葛国开始,葛国是夏朝的一个重要附属国,如果要讨伐夏国,必须要经过葛国。但是葛国的君主,对夏朝没有二心且十分厌恶汤的行为,多次拒绝了汤的好意。最终汤以葛国杀死送饭的孩童为借口,出兵灭掉葛国,这是一个顺利的开始。随后,与夏朝大大小小的附属国以及旁系进行了11场战役,商均取得压倒性的胜利。最终在约公元前1600年与夏朝的主力在鸣条(今位于河南)正式交战,摧毁了夏朝主力,灭亡下夏朝。

商朝跟夏王朝一样,前期依然是十分的混乱,诸子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残杀,国势动荡,光是都城的迁徙到盘庚之前就已经迁了5次。盘庚即位后,审时度势,经过慎重考虑后最终将都城迁到今天的殷地区,此后才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商朝同样进入到一种历史循环当中,社会矛盾不断的积累,最终爆发于商朝的最后一位王——纣王。纣王在位时期,用民无度,任意残杀生民,就连贵族微子、萁子、比干等都同纣王相互对立。纣王又宠幸妲己,不理政事,最终招致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王姬发正式灭亡了商朝,到此商朝共传了30位王,前后持续了550多年。

3、 周朝:中国古代持续最长的朝代,从奴隶制的最高潮到奴隶制的衰亡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3个奴隶制王朝,它绵延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前后持续了七八百年,是奴隶制发展到极限,从而又衰落的一段时期。相传周族的祖先名叫弃,她的母亲叫姜嫄,有一次姜嫄外出的时候,一不小心踩到了巨人留下的足印,便由此怀了孕,生下了周朝的始祖——弃。同样这也是一个十分荒谬的传说,跟商朝始祖的出生是一个性质,都是母系社会的产物。周从一个小小的部族发展到统一全国的周朝,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发展。周族的始祖契也是一位能人,十分精通农业生产,被后世称为后稷。当时农业在人民生活占据的重要的地位,周朝农业的兴盛也给这个部族带来了繁荣。

又经历了好几代,大约在商朝初年,周族在一位叫公刘的引导下不断发展起来,势力逐渐壮大。在公刘之后,经历了10代左右,古公亶父继任为族长。他将周族的领地从豳迁到今天的周原,也就是在岐山。古公亶父死后,由他的儿子王季即位。在此时,商朝已经注意到了周族地发展,周族发展势头十分的旺盛,对商朝有了威胁。于是商王便杀了王季,这预示着两朝之间矛盾已经没有调和的余地了。王季死后,姬昌即位,这就是顶顶有名的周文王。

周文王治理国家50多年,基本上完成了灭商的全部准备工作,到了他的儿子姬发几即位时,正式发动了征伐工作。公元前1046年,姬发率领了四五万人,与商朝的主力交战于牧野,由于商纣王对待臣民十分残暴,士兵全部临时倒戈,商纣王最后自焚而死。

周朝同明朝一样,英明的贤君仅仅出现于早期。周武王讨伐商朝成功后,两年后便死去,他年幼的儿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在周公的辅佐下颁布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周成王去世后,康王即位,将周朝的国势推向顶峰。然而最终这一切的转折点,败于康王的后继者——昭王。周朝的兴盛势头自此结束,周朝进入守成乃至衰落阶段。

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在位时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赶出国家,经过简单几年共和执政后,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即位,周宣王虽有治国才能,但仍然抵不住历史的前进的步伐,没能扭转历史的进程。周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周幽王一把火戏弄了诸侯,也葬送了江山。

周幽王的愚蠢导致周朝国都被攻占,然而周朝并未因此而灭亡,在诸位诸侯的护送下,重新在原来的成周建立了王朝统治,被称为东周。但是这段历史时期,周王室已经不是主角了,各路诸侯觊觎王位,争夺霸权,周王室最终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亡。

后记:

夏朝、商朝和周朝,占据了中国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见证。然而由于时间距今十分的久远,很多东西没法考证或者含糊其辞,甚至连夏朝是否存在都没法给予充分的证据去证明。留给我们这一代的任务还很重,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参考文献:

《西周史》

《中国古代史》

WwW.BaiKeZhishi.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