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一句

2024-04-16 09:43:36 百科达人 投稿:LE
最佳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下一句为千金散尽还复来。原文: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一句

1

天生我材必有用下一句为千金散尽还复来。

原文: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

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我们烹羊宰牛姑且作乐,今天一次性痛快地饮三百杯也不为多!

岑夫子,丹丘生啊!快喝酒吧!不要停下来。

让我来为你们高歌一曲,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

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赏析:

在这首诗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天生我材必有用”到底是“材”还是“才”?一个字看出李白的狂

2

上学时,咱们做得最多就是找错别字题。大家别小看这些题,有些词直到现在还让不少人为难,比如“终生不嫁”和“终身不嫁”,到底哪个是正确的?目前的说法是,“终身”多指与自己切身有关的事,“终生”多指事业,所以“终身不嫁”才是对的。但这两个词在其它用法上,又基本相同,确实是让人为难。

与这个词类似,有不少诗句中的字也让不少困惑,比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的“天生我材”到底是“材”还是“才”,曾让很多人不解。目前关于它的解释有很多,其中最让大家接受的是这个“材”是个通假字,通的是“才”,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天生就是个有才华的人,将来也必有所用!

其实这个解释是有些牵强的,所谓通假字其实就是一种借用字,古代的文字匮乏,所以才会有这种现象。比如先秦时没有“当”这个字,所以《诗经》中就常用“倘”来代替,表示当时的意思。通假字的用法在文字发达的唐代其实已经不多见了,那李白有没有可能用“材”来通用“才”呢?

“才”这个字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用过了,屈原用的是“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把屈原当成先贤的唐代文人怎会不知此字。事实上,李白在其它诗中,也常用这个“才”字,比如《行路难三首》中的“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等。所以李白用“材”来通“才”的可能性是极低的,这样想未免太小看李白了。要理解这个字,咱们还是要再读一读原诗: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李白一生狂傲不羁,但若只是人生得志时狂也算不得什么,写此诗时他正是落魄时,一生才华不被欣赏却仍能写出了这样的豪情之作,这才是狂到骨子里了。前两行两个“君不见”,劈空而来,不讲章法,不讲格律,黄河水、青丝暮雪,除了李白谁能写出这样的极悲而又极快意的诗句。捧着酒杯的李白,对着明月的李白唤来好友岑夫子和丹丘生,要烹羊宰牛、一饮三百杯。

在古代汉语中,“材”有很多意思,在这一句的意思是“资质”和“本能”,成语:因材施教中的“材”就是此意,而“才”指的是才能和本事。两指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人的天资,后者侧重于人受教育后所具备的能力。

很明显李白就是刻意用这个“材”字,突出自己是一个有天资的人,与一般的才子是不同的。只是这一个字,他就要把自己和凡夫俗子区分开了,这就是李白骨子里的狂。在《行路难》里他说别人是“英才”,他也曾用“忽弃贾生才”来形容贾谊,在玉真公主面前用“谁贵经纶才”赞美朝中大臣,但到了自己身上却是“材”而不是“才”,这一个“材”字就看出了他的狂和牛气。

不过这首诗流传到现在,有些人习惯了天生我才的写法,一般情况下也很少有人说这样是错的,但笔者还是认为这个字其实是李白的小心机,还是用最原汁原味的好,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WwW.BaiKeZhishi.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