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是什么(石耳是什么地衣)

2024-04-06 18:25:34 综合百科 投稿:LE
最佳答案石耳别名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

石耳是什么

1

石耳别名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

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悬崖上的山珍石耳,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吃到的滋补蔬菜

2

  石耳是一种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真菌,因其形似木耳,又生长在绝壁上潮湿的石缝间而得名,是一种十分难采摘的野生山蔬,也是我国蔬菜中的珍品,在古代就被列为贡品。

  石耳的形状扁平似耳,呈不规则圆形,枯叶状,颜色和石头相近。新鲜石耳的上表面光滑,呈青褐色,下表面则是棕黑色至黑色,有细颗粒状的突起,看起来像黑色的茸毛,因其常年西晒的缘故,质地格外硬脆。

  石耳是一种稀有的山珍,依靠腹面中心的一个脐状突出物,借此着生在岩石缝隙中,吸收营养,繁殖生长,全年均可采集,可以说是悬崖上的“绝壁之花”。石耳的别名有岩耳、石木耳、石花、山肤、石衣等,因其鲜美有如蘑菇,故又被称作岩菇。

  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多糖、胶质、钙、磷、铁等,可以护肤美容、帮助消化、滋阴润肺等,既是一种美味佳肴,又是营养滋补保健食品。

  中国人食用石耳的历史很早,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有对石耳的记载:“果之美者,汉上石耳”。

  石耳从外表看,的确没有惊人之处,但其味道却有独到之处,古人曾这样赞誉石耳“作羹饷客,最为珍品”。

  石耳是一种得之不易的食物,因为其生长速度极慢,往往要历经数十年才能长成手掌大的一片。可以说是“三年长个疤,五年铜钱大,三十年才长巴掌大”。

  此外,石耳的采摘也是十分艰难的,在海拔一千多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仅用粗棕绳,铁箍,麻布袋完成采摘,是一项极其惊险的劳动。

  “攀有采耳,死了未埋”,这句民谣就概括了采耳生涯的万般艰辛。难怪连那些长住名山古刹的山僧,也把它当作佛家珍物,偶有所得,必“宝而藏之”。

  石耳入药始载于元代的《日用本草》,《日用本草》称其“清心、养胃,止血”。元代养生家贾铭所撰写的《饮食须知》是这样记载的:“石耳,味甘性平,味胜木耳。”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石耳做了这样的描述:“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久食益色,至老不改”,并有“明目益精”之功效。

  食用石耳时,先用温开水泡开,加细盐搓洗,除去泥沙和青苔,再放入冷水中反复漂洗数次,直至泥沙全无。

石耳粥

  所需食材:

  石耳(20克),大米(适量),白糖(适量)。

  做法如下:

  1、温水泡开,用淘米水揉洗干净,掰成小片;适量的糯米或大米用清水洗净。

  2、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用旺火烧开,放入石耳、糯米,改用温火慢煮成粥,加适量白糖即可。

石耳鸡蛋汤

  所需食材:

  石耳(10克),鸡蛋(2个)。

  做法如下:

  1、石耳用温水泡开,用淘米水揉洗干净,掰为小片;鸡蛋打入碗里,用筷子打散。

  2、清水适量,用温火烧开,放入石耳片稍煮,再慢慢地淋入鸡蛋,加精盐、香油各少许,水淀粉,适量烧开即可。

中药材石耳

3
石耳

拼音Shí ěr

别名灵芝(《灵苑方》),石木耳(《饮片新参》),岩菇(《江西省防治慢性气管炎资料汇编》)。

出处《日用本草》

来源为脐衣科植物石耳的子实体。全年可采,采得后阴干。

原形态原植体单叶,厚膜质,干燥时脆而易碎。幼小时近于圆形,边缘分裂极浅;长大后的轮廓大致椭圆形,最大时直径达18厘米;不规则波状起伏,边缘有浅裂,裂片不规则形。脐背突起,表面皱缩成脑状的隆起网纹,或成效条肥大的脉脊;体上常有大小穿孔,假根由孔中伸向上表面。上表面微灰棕色至灰棕色或浅棕色,平滑或有剥落的麸屑状小片;有时有与母体相似的小叶片,直径达7毫米。下表面灰棕黑色至黑色。脐青灰色,杂有黑色,直径达4~10毫米。假根黑色,珊瑚状分枝,组成浓密的绒毡层或结成团块状,覆盖于原植体的下表面。子囊盘约数十个,黑色,无柄,圆形,三角形至椭圆形。

生境分部生于悬崖削壁上的向阳面。分布浙江、安徽、江西等地。主产江西。

性状干燥的石耳呈不规则的圆形片状,多皱缩。外表灰褐色或褐僵内面灰色,折断面可看到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而完整者为佳。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味甘,平。

①《日用本草》:"性寒,味甘,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

⑧《医林纂要》:"咸苦,寒。"

功能主治养阴,止血。治劳咳吐血,肠风下血,痔漏,脱肛。

①《日用本草》:"清心,养胃,止血。"

②《纲目》:"明目,益精。"

③《医林纂要》:"补心,清胃,治肠风痔瘘,行水,解热毒。"

④《岭南采药录》:"泻火,止泄。"

⑤《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劳咳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

复方治脱肛泻血不止:石耳五两(微炒),白矾一两(烧灰),密陀僧一两(细研)。上药捣罗为末,以水浸蒸饼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岩菇6钱(首剂1两),瘦猪肉3两,加盐少许,隔水蒸服。上午蒸1次,喝汤,下午蒸1次,药、肉、汤全吃。共观察230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其中单纯型178例,近期控制23例,显效52例,好转7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83.14%;喘息型52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9例,好转2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7.3%。服药后止咳,祛痰、平喘的最短起效时间为1个半小时,多数病人在3天内起效。曾对28例病人进行服药前、服药期间及服药后的血压测定,发现在服第1剂后部分病人血压有所下降,第2、3天即恢复正常。6例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服药后有2例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副作用:偶见轻度头昏头痛,胃肠不适,乏力等,无须停药,可在2~3天内自行消失。实验证明,岩菇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无抑菌作用;药理实验有镇咳、祛痰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WwW.BaiKeZhishi.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