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教育出版社(中国有哪些教育理念)

2024-04-17 01:29:53 综合百科 投稿:爱你的玫瑰
最佳答案1、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2、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关注人发展的全面性,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4、创造性理念。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

中国有哪些教育理念

1

1、以人为本的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

2、全面发展的理念。

现代教育关注人发展的全面性,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的理念。

现代教育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

4、创造性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

5、主体性理念。

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

6、个性化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

7、开放性理念。

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

8、多样化理念。

办学主体、教育目标、管理体制、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多样化。

9、生态和谐理念。

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

10、系统性理念。

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促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

中国教育更需要基于中国的教育理念:“半步之外”更适合温和管教

2

关于亲子教育的书籍,在市场上遍地都是,其理论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西方心理学,而实践部分更多来自于有着临床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但他们的指导方针也依然是西方的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肯定有着非常多的可以借鉴的部分,对于亲子教育也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我们中国的教育模式来说,其中依然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毕竟中国的教育有着自己独具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教育体系和理念,不是西方心理学理论可以完全颠覆的。中国父母在传统教育中的干预太过深入,如果完全照搬西方的教育理念往往会有格格不入之感。

那么我们自己的教育理念呢?也需要更多心理学家们研究出更符合中国父母和孩子相关教育心理学理念

张丽珊,著名心理专家“丽珊幸福心理”创始人,自1993年开始坚持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培训一线工作,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更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优秀的人才。

她依靠自己对于心理学的理解,根据中国教育的独特特点,提出了更符合中国观念的教育理念。而她的这本书《慢慢爱最幸福》就是她所有教育理念的完美答卷。

那么在这本书中都有着怎样的理念呢?张丽珊提出了对于孩子管教的“半步之外”的概念。在我们传统教育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系太过紧密,甚至于孩子的所有一切都已经被父母包办;但在西方的教育理念中,完全把孩子和父母当成独立的个体,甚至认为成为朋友是最佳的选择。但这种观念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太过难以实行,也断开了亲子之间教育职责,并不符合中国的家庭情况。

那么怎样理解张丽珊的“半步之外”理论呢?它既能维护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感,这在中国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又给父母留有着温和管教的余地,给孩子创造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机会。

当然这对于父母的要求可能会更高,孩子不能成为父母的出气筒,不能成为父母的“知心大姐”,而所谓的“朋友”也是不现实的。当关系太过亲密时,就会有着强大的链接作用,孩子就会被父母的情绪所裹挟,往往给孩子们带来的更多是伤害。如果太过疏远,就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也会让管教成为斥骂的代名词,不但不能起到管教的效果,还有可能把孩子从父母身边推开,坏孩子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然“半步之外”的管教距离实施起来并不是简单的说一下就可以实现的,它还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处理。怎样的温和管教呢?怎样管理好父母的情绪呢?怎样让孩子和父母在良好沟通中不断成长呢?都需要这一本《慢慢爱最幸福》,来给出相关建议,这就是一本最适合中国人的成长教育方案。教育中国式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李有毅:基础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是这些基本理念践行与深化的结果

3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协委员不仅仅是十年巨变的见证者,更是推动者和参与者。为此,*、人民政协网开设《非凡十年·委员说变化》融合报道专栏,邀请政协委员讲述自己所在领域十年来的发展成就,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履职故事,展现新时代的新样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召开全国教育大会,颁布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作为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纲领性文件,2019年**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系统勾画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愿景,确立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系列基本理念。十八大以来基础教育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是这些基本理念践行与深化的结果。“以德为先”理念得到贯彻,立德树人工程系统推进。一是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健全了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促使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学校得到切实贯彻。二是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不同学段全过程贯通,铸魂育人功能得到发挥,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得到提高。三是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积极开展德育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四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导向,开展学生从初心到理想的生涯规划与指导,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全面发展”理念得到贯彻,五育并举体系深入实施。一是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学校建设标准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智慧教育数字化和学生关爱制度化的推进,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的教育差距,形成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普通高中教育进入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新评价协同推进的“黄金期”,普及攻坚计划目标如期实现,并不断向有质量的全面普及迈进。二是落实**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构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了更高质量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面向人人”理念得到贯彻,学生成长环境全面改善。教育领域积极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大幅提高,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获得转变,教育生态正在全面重塑。北京、上海等地,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因材施教”理念得到贯彻,多元成长通道正在铺设。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构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供给体系,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走班制导师制全面落地,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同步开展,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多元成长、多轨并行的学制改革有序推进,让人人享有适合的普通高中教育的格局正在形成。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模式基本形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效。落实**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科学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知行合一”理念得到贯彻,学习方式变革持续深化。一是落实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化实践性要求,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综合实践方式和路径进一步优化,学科内综合及跨学科多主题、多层次系列实践课程逐步建立,综合实践育人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发配置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融合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衔接贯通模式初步构建。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集团化办学机制不断完善,集团化办学和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幼小、小初、初高的有效衔接与贯通基本实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现代教育治理改革取得突破。二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初步建成,服务学生学习、服务教师备课和教学、服务学校管理、服务教育研究、服务未来服务教育改革的五大功能基本实现。“共建共享”理念得到贯彻,教育资源协同形成趋势。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切实增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格局已经形成。培养造就了国家急需的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深度融入区域社会发展的力度加强、进程加快,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校长 李有毅

来源:《*》(2022年10月12日 第10版)版面编辑:贺春兰 张惠娟新媒体编辑:黄喆
WwW.BaiKeZhishi.Com
标签: 中国 教育理念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baikezhishi@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